“后穆時代”的巴基斯坦,權力進一步四分五裂,有備而來的謝里夫正醞釀著實現翻盤
2008 年8 月18 日,巴基斯坦木爾坦的律師們焚燒一幅穆沙拉夫的海報。穆沙拉夫在當天宣布辭職
沒有選擇挫敗彈劾、解散議會或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面對來自執政聯盟排山倒海般的逼退壓力,8月18日,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發表電視講話宣布辭職,選擇了有尊嚴地離開。一向以錚錚傲骨示人的穆沙拉夫,在電視講話中數度哽咽,潸然辭別巴基斯坦政治舞臺。
九年前的那場軍事政變,結束了庸碌無能、沾滿貪污腐化劣跡的文官政府的統治,穆沙拉夫也因而贏得了民眾的擁戴。然而,穆沙拉夫終未能滿足民眾對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渴望,當他孤注一擲地將其政治生命的延續同追隨美國反恐戰略緊緊相系時,已身處孤立無援的境地。

8月11日,正逢穆沙拉夫65歲生日,主要由巴議會第一大黨人民黨和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組成的執政聯盟,準備以濫用美國反恐資金的罪名,啟動彈劾穆沙拉夫的程序。在去年11月卸去軍職的穆沙拉夫,已明顯失去了像去年一樣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的能量。
一周之后,他黯然下臺。
執政聯盟攤牌
穆沙拉夫請辭,似乎是要結束始于去年3月因解除最高法院法官職務風波而釀成的政治危機,但可能也是巴基
斯坦下一輪不確定期的開始。“后穆沙拉夫時代”的巴基斯坦何去何從?巴民眾和外界不約而同地把目光匯聚在一直就貌合神離的執政聯盟上。
今年2月,執政聯盟在“倒穆”的共同利益下得以建立,巴基斯坦前總理謝里夫同人民黨黨魁、前總理貝布托的丈夫扎爾達里二人之間,曾達成恢復被穆沙拉夫解職的最高法院法官職務的協議。
但曾身背數項司法罪名的扎爾達里惠及于現任法官的赦免,而在恢復前法官職務的問題上有意拖延,從而導致他和謝里夫在法官復職問題上談判數輪未果。雙方設定了8月25日為解決該問題的最后期限。在此最后期限到來前夕,人民黨推舉扎爾達里作為總統候選人,并定于9月6日舉行總統選舉。
8月25日,謝里夫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由于人民黨數次違反諾言而決定退出執政聯盟。在發布會上,謝里夫公布了與扎爾達里于8月7日達成的協議——在穆沙拉夫被彈劾或辭職的第二天,即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恢復所有前法官的職務,以及兩人同意推舉一位無黨派候選人競選總統。
“扎爾達里和謝里夫之間的執政聯盟向來就是不可靠的,維系執政聯盟的惟一力量就是對穆沙拉夫的憎恨,一旦穆沙拉夫辭職,執政聯盟的破裂便是朝夕之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防務研究系南亞問題專家龐特(Harsh V. Pant)向《財經》記者分析。
中國社科院亞太所南亞問題專家葉海林也對《財經》記者分析說,謝里夫遲早要退出執政聯盟。人民黨在推選扎爾達里為總統候選人之前沒有跟謝里夫商量,這是人民黨犯下的嚴重錯誤,使得謝里夫有了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退出聯合政府。
“接下來的事態發展將沿著符合政黨博弈的邏輯進行,謝里夫將重整其勢力范圍,以反對黨的角色,與人民黨在總統選舉中分庭抗禮。”葉海林說。
在2008年2月巴基斯坦議會選舉中,人民黨在有342個議席的國民議會中獲得120席,成為第一大黨。盡管謝里夫退出執政聯盟,但由于擁有“移民運動黨”(MQM)和“人民民主黨”(ANP)這些小黨的支持,從單純實力計量角度看,人民黨領銜的聯盟政府仍能在議會中保持多數,因此,短期內垮臺的可能性不大。但從長期看,人民黨與謝里夫領導的反對黨在議會中共存并非易事。
英國布拉德福德大學巴基斯坦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肖恩格雷戈里(Shaun Gregory)向《財經》記者分析,“盡管扎爾達里有可能當選總統,但謝里夫控制著旁遮普——巴基斯坦最富庶、人口最多、也是最重要的省份。因此,執政聯盟破裂后,在扎爾達里、謝里夫和軍方之間形成了三方權力對抗格局,未來巴基斯坦的形勢不會平穩,如果謝里夫在旁遮普軍官的支持下卷土重來,扎爾達里的統治便很可能走向崩潰。”
葉海平亦提出了謝里夫實現翻盤的另一條可能途徑,那就是重新整合目前處于群龍無首狀態下、在巴議會中擁有33個議席的穆斯林聯盟(領袖派)。“謝里夫表面上來看是第二集團的領袖,畢竟不是議會中的第一大黨,但實際上,憑他重新統一穆盟的潛力和可能性,再加上他擁有的政治資源和政治經驗,他有很大的勢力實現翻盤。看政治博弈不能看目前的計量,謝里夫手中握有的牌遠比扎爾達里多。”
謝里夫在宣布退出執政聯盟的同時,推出退休大法官賽義德扎曼(Saeed-uz-Zaman Siddiqui)為總統候選人與扎爾達里進行競爭。葉海平認為,謝里夫推出的只是一個名義上有代表性、但完全沒有政治勢力且可以掌控的人參與總統競選,只是為了阻止扎爾達里順利當選總統而已,因為如果扎爾達里順利當選總統,人民黨便會不計代價地維護總統的特權。
“擔任總統并不是謝里夫的意愿,因為根據巴基斯坦憲法,總統為虛位元首,總理才是大權在握者。解決法官復職問題,才是謝里夫今后一段時間內的首要目標。”葉海平說。
法官問題既是穆沙拉夫執政地位開始松動的分水嶺,也將在穆沙拉夫辭職后支配巴基斯坦的未來政治形勢。謝里夫和扎爾達里之間的主要問題,正是雙方在恢復于去年11月被穆沙拉夫罷黜的首席大法官喬杜里問題上的深刻分歧。
曾在貝布托政府中擔任投資部長的扎爾達里素有“百分之十先生”之稱,因猛吃公共工程“回扣”斂財,曾被指控犯有數項腐敗罪,另外還有兩項刑事罪行。穆沙拉夫在解除不承認其當選總統合法性的最高法官喬杜里的職務后,為實現巴基斯坦良治而做出妥協,頒布了“全國和解法案”,在排除謝里夫的前提下,赦免1988年至1999年在政府任職并遭受腐敗或其他指控的官員,實際上主要赦免了對貝布托家族的指控。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伊斯蘭問題專家吳冰冰向《財經》記者分析:“謝里夫不是穆沙拉夫大赦令的受益者,只要能讓法官復職,就可以控制對總統人選合法性的認可,即便扎爾達里當選總統,其司法問題也將會自然浮出水面。”
“破”“立”之間
穆沙拉夫辭職后不到24小時,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一家小鎮醫院即遭炸彈襲擊,27人死亡;兩日后,塔利班好戰分子在巴政府自詡是“堅不可摧”的瓦赫鎮兵工廠區成功施襲,造成至少70人死亡;8月23日,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的一個警察局遭到汽車炸彈襲擊,造成包括多名警察在內的至少20人死亡。
短短一周,即有百余人在恐怖襲擊中死亡。穆沙拉夫辭職給巴基斯坦留下的政治真空,正在該國的反恐戰爭和國家安全領域持續釋放負效應。
更令人憂心的是,巴持續惡化的經濟形勢。盡管穆沙拉夫時代巴經濟得到短時振興,在2005年經濟增長率曾一度接近9%,但今年2月組建的吉拉尼新政府因忙于政治混斗,在發展經濟上一事無成。今年7月底,巴基斯坦通貨膨脹率已達到24.3%,經濟增速降至5.8%。
這些無不和受“破”的理念支撐的執政聯盟、在“立”的問題上乏善可陳密切相關。穆沙拉夫留下的爛攤子困擾著巴基斯坦和整個世界。尤令外界關注的,是美國反恐戰略所受到的影響程度。
“911”事件之后,穆沙拉夫加入了美國領導的反恐聯盟,使巴基斯坦成為美國反恐戰的關鍵一環,穆沙拉夫的離去,給美國在巴基斯坦反恐戰的存續設下疑問。
格雷戈里向《財經》記者評論說,穆沙拉夫的離開還不大會改變美國的反恐政策。“在穆沙拉夫辭職之前,美國已經在巴基斯坦逐漸展開了單方面的行動,并且在其辭職后仍在繼續。此外,美國正在同巴基斯坦軍隊參謀總長基亞尼(Ashfaq Pervez Kiyani)進行直接接觸,文官政府只處于邊緣角色。新的巴基斯坦政府并不控制美國在巴基斯坦的反恐戰略。”
但格雷戈里認為,美國在巴基斯坦的軍事行動只會使事態嚴重化,這也正是為什么最近部落地區的塔利班勢力再次甚囂塵上的原因。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龐特也認為,由于巴基斯坦政府和軍方對美國的依賴,因而不大可能繞開美國對塔利班好戰分子開展有效打擊。但美國大選后產生的新政府將可能重新審視對巴基斯坦的政策選擇,從而發生微觀調整。
“奧巴馬和麥凱恩目前都對美國在巴基斯坦的政策表達了不滿,表現出會采取比布什政府時期更嚴厲的政策傾向。美國國會的態度也強硬起來,所以,未來美巴關系不會是一片坦途。”龐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