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國基金的內部矛盾,成就了上海金融人才體制改革的一次市場化試點,但也留下遺憾
經過近半年的低調運作,富國基金即將迎來上海金融國資系統內首個市場化競聘產生的總經理。
8月25日,富國基金召開董事會,討論并通過了新一任管理層人選。原嘉實基金副總經理竇玉明出任富國基金總經理,原富國基金副總經理謝衛、富國天益基金經理陳戈、督察長林志松將分別擔任主管市場、投資研發與營運的副總經理。上述任職尚需證監會審核。
富國基金此次高管更迭,始自其三年一輪的正常換屆。因股東對高管人選意見不一,上海市金融工委介入,并借機推行金融機構高層競聘的市場化試點。今年3月左右,富國基金的高管競聘即已啟動,因故久拖未決,加上高管層矛盾公開化,從而備受外界關注。
此次競聘,富國基金將“一正三副”——總經理,分管市場、投研與營運的副總經理等最重要的職位拿出來競聘,其開放程度為基金業少有,更為上海金融國資系統所僅見。
競聘的結果,“空降兵”竇玉明成為總經理,正合上海政府時下倡導的“積極引入外來人才”的政策基調;三個副總經理則由原內部人員擔任。
富國基金的內部矛盾,成就了上海金融人才體制改革的一次市場化試點。但高管競聘全程由上海市金融工委主導,競聘過程中諸多環節秘而不宣,則暴露出上海市金融企業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也令這次市場化試點留下遺憾。
富國內訌
成立于1999年的富國基金,是上海“老三家”基金公司之一,也是國內“老十家”基金公司中第一家外資參股的基金公司。
富國基金本由海通證券有限公司、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江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福建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山東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下稱山東國投)五家發起,各持股20%。后經變更,目前股權結構為海通證券、申銀萬國、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三足鼎立,各占27.775%;山東國投為小股東,占16.675%。截至2007年底,注冊資本1.8億元,管理資產規模超過600億元。
股權相當的兩家上海本地股東,都希望擴大在富國基金中的股權和話語權。此前,申銀萬國還曾籌劃曲線增持在富國中的股權,因時機不佳,未能成功。知情人士稱,目前也沒有股東愿意出讓股權,三足鼎立的架構仍將維持。
在富國基金的高管人選上,申銀萬國和海通證券曾有默契:由申銀萬國委派董事長,海通證券委派總經理。
成立九年以來,富國基金先后兩任董事長虞志皓、陳敏均由申銀萬國高層調任,連任九年總經理的李建國則曾任海通證券副總裁一職。
富國基金成立后,較長一段時期內業績平平,在“老十家”中處于墊底的地位。直到2003年,富國基金成功引入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并獲前中國人壽資金運用中心基金投資部投資總監陳繼武加盟。更重要的是,2006年后證券市場經歷了一輪蔚為壯觀的“牛市”,富國的投資業績在隨后幾年頗有起色。
但由于兩大本地股東勢力均衡,加之素來不合,股東方意見長期不統一,富國基金董事會和高管層明爭暗斗,積累了一些矛盾。
時至2008年初,富國基金面臨換屆。董事會提出,公司業績不理想,現任總經理李建國難辭其咎,要求換人。但股東層面并未就此達成一致。
富國基金一位高管稱,公司管理層無心于提升銷售,擴大規模,其業績并未達到董事會所期望的建設一流基金公司的標準。截至2007年底,仍然停留在其不足600億元的資產管理規模,以李建國為首的管理層應為此承擔責任。而由于股東之一海通證券支持李建國,管理層未能早作調整。
另一位高管則表示,富國基金無論業績、規模還是銷售,在60家基金公司中均為中上水平,不能說差。“董事會長期以來被個別人所把控操持,成為個別股東整人的工具。”
除申銀萬國與海通,另兩家股東并未深層介入爭端。
知情人士介紹,蒙特利爾銀行主要關注如何保證富國基金人員隊伍和投資風格的穩定,對發展戰略提出建議,但并不干涉具體業務運行。
山東國投方面介紹,山東國投在董事會的話語權較小。在山東國投投資的金融企業中,富國基金屬于很不錯的;業績排名在整個行業尚可,每年都有回報,盈利能力很好。山東國投對此較為滿意。
兩大股東爭執不下,遂求助于上海市金融工委。上海市金融工委屬黨委系列,主管上海本地金融機構干部的人事任免事項,與上海市政府金融服務辦公室合署辦公。
富國基金的內部矛盾,恰好為上海市金融工委提供了一個機會。彼時,上海市金融工委為了響應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所倡導的“引入外來人才”政策,正在尋找試點單位。上海市金融工委即希望以富國為試點,推廣其高層競聘的政策。
低調“選秀”
在股東方的邀請下,上海市金融工委遂成為富國基金高管競聘的組織方。
今年初,上海金融工委先到富國基金組織調研,然后小范圍發布競聘消息。高管人選均由股東推薦、內部員工自薦以及獵頭推薦三種方式產生,相關人選均集中在金融行業內部。
最終參與競聘富國基金總經理共有五位,包括來自股東方的海通證券風險控制部總經理張向陽、富國基金現任副總經理李長偉、嘉實基金副總經理竇玉明、安信證券前副總裁錢華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監察部總監陳寧群。
此次競聘3月即已低調啟動,但由于上海金融工委的領導班子換屆等因素,一再延遲。
其間,上海市金融工委組織專家組評審人選,就擬任人選進行調研,與股東方協商。評審和調研等相關過程,上海市金融工委秘而不宣,據稱富國基金高層亦不得而知。終于在8月初確定擬任人選,新高管的任職將由股東方報證監會審核通過后正式發布。
即將出任富國基金總經理的竇玉明,曾任大成基金經理助理,2000年10月加入嘉實基金后,歷任投資部總監、總經理助理和公司副總經理。
離任在即的李建國目前去向未定,料將由上海市金融工委安排。現富國基金主管投研的副總經理陳繼武的離職公告,也將在近期發布。據一位業內人士稱,陳繼武將不再留在公募基金行業。
知情人士稱,對于目前的競聘結果,兩家本地股東都沒有想到,“對申萬、海通雙方都不好。”海通證券方面推薦的人選固然落空,申銀萬國方面也并未獲益。
有富國基金內部人士則表示,并不希望公司成為股東方斗爭的工具,也不希望其中一家股東坐大。
目前申銀萬國、海通證券各自“一控一參”兩家基金公司,除了共同參股的富國基金,申銀萬國控股申萬巴黎,海通證券控股海富通基金。富國基金內部人士稱,“一股獨大”的申萬巴黎和海富通,業績相較富國基金并不更佳;還是富國基金目前的股權結構更為合理,“斗斗也不錯,至少有民主。”
上海金融人才體制待變
富國基金的內部矛盾,成就了上海市金融系統人才體制改革的一次市場化試點。
知情人士介紹,富國基金此次高管競聘,為上海市金融系統人才體制的第二次市場化試點。
第一次試點在去年下半年,申銀萬國拿出三個副總裁職位面向全球招聘,并在媒體上刊登招聘廣告,李永飛、朱敏杰、陸文清在競聘中勝出。
比申銀萬國市場化競聘更進一步的是,富國基金此次競聘職位包括總經理。
在上海市諸多基金公司中,此前惟有“老三家”——富國基金、國泰基金及華安基金的人事任命權直接握于上海市金融工委手中。后國泰基金股權易手,不再為上海本地基金。“老三家”之后,富國、華安與申萬巴黎,仍歸屬上海市金融工委管理。
上海市金融系統內一直存在兩種干部體制,一為組織任命干部,一為市場競聘干部。
“一把手”由組織直接任命的情況屢見不鮮,如2006年出任華安基金總經理的俞妙根、2006年履新太保集團董事長的高國富,以及2007年調任上海國際集團董事長的吉曉輝。
據知情人士介紹,上海市金融企業人事管理沿襲了“黨管干部”的傳統。根據企業規模或級別,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市管干部,如浦發銀行、上海銀行、太保等,高管都是市委直接任命;一種是正職由市委任命,副職由金融工委任命,比如國泰君安、申銀萬國和海通證券等;還有一種是委管干部,高管都是金融工委任命。
黨管干部與市場干部兩種體制之間向來存在矛盾。市場干部待遇高,黨管干部則不必通過公開競聘程序。
黨管干部常不滿于薪酬水平受限,據悉,在去年一輪牛市中,上海市基金業幾位黨管干部的獎金即未全額發放。由于干部任命并未充分市場化,上海市屢屢苦嘆以目前的薪酬水平,難以吸引國內外金融領域的高端人才。
一位研究人士介紹,上海市數年前曾經進行一次改革,在兩種干部體制中做小范圍的融合。改革的主要內容為,黨管干部可放棄本來級別,參與同一職位的市場化競聘,從而獲得市場化待遇。此次改革以失敗告終。
“雖有很多干部抱怨薪資水平,但如果真正放開,走上該位置的不一定是他們。”一位業內人士直言。
2007年上任的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曾經多次提出,上海國資國企改革要更加開放性和市場化,并倡導“引入外來人才”。上海市金融工委亦積極響應,遂有2007年申銀萬國證券全球招聘副總經理之舉。
此次富國基金的競聘,是繼申銀萬國招聘副總后,上海市金融系統人才體制改革又一次突破。一位知情人士稱,今后上海市所有國資金融機構的干部任命可能都將放開。
但與數年前不同的是,此前改革只涉及部分干部的“位子”問題,而此次改革,如全面推開,將會涉及政府機構自身利益。在干部任免以及建議上的權力,是上海市金融工委的核心權力。如果市場化競聘全面推開,則無異于其自我革命。
一位上海基金業內人士認為,這次競聘顯示了金融人事制度市場化改革的趨勢,但距離完全的市場化相去猶遠。
競聘消息只在小范圍內發布,并未在市場上流傳,此次競聘相關流程仍不為外界所知。自始至終,上海市金融工委仍在各個環節握有相當的主導權,股東會、董事會在理應發揮作用的環節上形同缺席。上海金融人才體制改革,尚期待更多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