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投資系列之三十一
所謂的市場最佳時機是完全不能把握的,投資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

市場中常言:當市場上每個人都恐懼的時候,你應該大膽買進;當市場上每個人都情緒高漲時,你反而應該果斷賣出。
目前是進入市場的最佳時機嗎?在我看來,投資者在進入市場的第一天就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那些所謂的市場最佳時機是完全不能把握的。早年的從業經歷,使我學到一個有價值的教訓:任何投資者都不可能準確無誤地做到在市場最低點買入、在市場最高點售出。如果你偶爾做到了,也多半是運氣使然。道理很簡單,作為一個散戶投資者,你不可能花很多時間去觀察瞬息萬變的市場,你擁有的絕大部分股市信息,來源于報紙、電視等傳媒,股票經紀人和周圍的朋友。但是,市場變化比想象中要快很多,我們不能獲得最及時的信息,因此,絕大部分散戶只能跟著市場行情走,而不可能戰勝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資實踐中經常是第二次股市下跌,而不是第一次下跌使眾多投資者損失慘重。因為投資者在第一輪上漲中可能已經獲利很多,他們會認為暫時的下跌是低位建倉的好機會,越貪婪的人會買得越多;當市場再次下跌時,他們的損失也就更大。因此,市場上經常會有一些所謂的精明投資者,因為過早進入市場而折戟沉沙。
我堅持認為,投資應該是投資者一輩子的事情,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孫子兵法》中,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人最難的是認識自己、約束自己。事實上,投資成功的關鍵,也在于認清自己的風險偏好。你是什么樣的性格?偏好什么樣的風險?你能控制自己的貪婪情緒嗎?“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投資和交易也是一樣,需要反復練習,反復研究你的對手、你的環境,當然,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如果你輸了,不要怪別人,責備他人只會讓你短暫地心安理得,但你的損失永遠不會得到補償。也不要指望政府救市,它不僅無助于你投資的個股,也無助于整個市場。畢竟政府只能救一時,不能救一世,無法改變市場的規律和趨勢。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全球市場下跌,即使單個國家的政府想救市,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這就好比上漲的潮水,你可以減緩它上漲的速度,但卻不能使它立即退回去。
既然不能完全把握市場的最佳時機,我們究竟應該怎么辦呢?我認為,還是應當回歸基本面,回到價值投資的軌道上來,尋找那些生存能力最強、最具價值的公司,進行長期投資。在這方面,格雷厄姆、巴菲特和其他價值投資者的理念尤其值得借鑒。《孫子兵法》上說,決定戰爭成敗有五個因素:道、天、地、法、將。在分析哪些公司具有投資價值時,也可以應用這些原則。“道”是指競爭力和價值,比如,能否公平地對待所有股東;“天”是指時機和風險;“地”是指競爭的環境;“法”是指內控管理和制度;“將”是指公司治理。正確分析以上因素,就能在投資這項終身“戰役”中無往而不勝。
資本市場投資和管理一家公司,本質上并無太大差別,同樣都需要把握好時機,決定資產配置以及杠桿率。惟一不同的是,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只需控制住自己的恐懼和貪婪,而公司管理者必須管理好所有員工,確保員工盡職、高效地工作,公司團隊緊密地協作。
從另一個角度講,投資也和體育競賽一樣,需要不斷實踐和練習。如果你不嘗試,就永遠不會贏,甚至可能輸,因為別人都在進步;如果你去嘗試,短期內可能會失敗,但如果能從中吸取教訓,將來總有一天會成功。散戶投資者總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市場漲跌的節奏,經常在市場過熱時變得不理性,浪費大量時間去追漲殺跌,卻不思考或者很少愿意思考市場發生逆轉的原因,這樣,就避免不了重蹈投資失敗的覆轍。
歸根到底,在做任何投資之前,你都必須深思熟慮,制定清晰的戰略,結合所處的環境,穩步地執行下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風格,有些人覺得自己不能打敗市場,喜歡一次性投資后長期持有;有些人希望降低投資成本,傾向于每次少量投資,長期多次不間斷地投入。
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風險收益偏好的公司或者基金,然后最好逐筆少量買入,不要一次買很多,這樣,如果市場走低,可以降低投資成本,退一萬步說,即使市場繼續大幅下跌,也還能及時停止買入,靜觀市場變化,等形勢清晰后再作打算;如果市場走高,還能享受部分上漲收益,不至于錯失良機。除非你很有把握,否則,不要一次性全押上,這樣做的風險著實太大了。
概言之,再次進入市場的時機選擇很重要,也很難把握,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規律。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有不斷學習和積累,才是股市投資得以成功最可靠的保障。■
作者為《財經》雜志特約經濟學家,香港證監會前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