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中國民用核設施應急水平升級
【本刊訊】(記者 張瑞丹)隨著中國核電進入一個大發展時期,為提高民用核設施的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水平,8月21日,中國國家核安全局發布《核動力廠營運單位的應急準備》《研究堆應急計劃和準備》《民用核燃料循環設施營運單位的應急計劃》等三項核安全導則的《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截止日期為9月30日。
由于核緊急情況并不同于其他緊急情況,它可能導致放射性物質不可接受的釋放,或不可接受的照射。任何民用核設施都需要制訂周密的應急計劃和充分的應急準備,以便在發生事故時能快速有效地控制事故,并減輕其后果。
目前中國核設施應急計劃,主要分為程度逐漸加深的四級:應急待命、廠房應急、場區應急和場外應急。核設施里面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有關人員就需要監視事件發展的進程,嚴重的話就要相應提高響應級別。
但是,僅僅依靠安全性較高的核設施本身和周密的應急響應計劃并不能完全滿足要求。《征求意見稿》稱,民用核設施營運單位需每五年進行一次聯合演習,每兩年進行一次綜合演習,來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能力。
除首次演習,原則上要求演習情景在演習前對參演人員保密。“過去所使用的‘劇本式’演習將會被逐漸替換。沒有劇本的演習,才能夠真正檢驗臨時應變能力。”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曲靜原告訴《財經》記者。■
(詳見《財經網》http://www.caijing.com.cn/2008-08-21/110007348.html)
環境
江蘇試點太湖有償排污
【本刊訊】(記者 宮靖)從明年1月1日起,蘇南(以長江為界)絕大部分區域的工業企業的排污許可證不再無償取得:在此前的排污費之外,企業還需繳納一筆主要水污染物排污費用,以獲得污染物的排放權。
在未來四個月中,試點范圍內三類試點對象須繳納2009年全年的COD排放指標使用費。這三類對象,分別為太湖流域國控和省控的工業廢水重點污染源、接納污水中工業廢水量大于80%的污水處理廠以及方案實施后新增排污量的新、改、擴建排污單位。
據悉,試點的目標是在三年內,初步建立水污染排污權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
(詳見《財經網》http://www.caijing.com.cn/2008-08-26/110008511.html)
健康
狂犬病疫情高發
【本刊訊】(實習記者 徐超)中國狂犬病疫情一直逐年上升,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陸家海及其同事在《BMC傳染病》雜志上日前指出,這一趨勢令人擔憂。
在過去十年中,中國狂犬病患者的數量翻了20倍;中國患狂犬病的人數,目前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位。就在今年7月,全國又有239人死于狂犬病,其致死人數在所有傳染病中僅次于艾滋病。
陸家海教授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被疑似患有狂犬病的動物咬傷或者抓傷之后,通過有效的“暴露后預防性治療”(PEP),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感染狂犬病的發生。
他建議,衛生部應該加強基層狂犬病的防治,把這種投入變成強制性政策;同時,相關部門也應通過撥款以降低注射疫苗的成本。
(詳見《財經網》http://www.caijing.com.cn/2008-08-26/110008318.html)
新知
青藏高原進化史
要解釋青藏高原這個“世界屋脊”的奇跡,也許很簡單:在5000萬年前,印度次大陸板塊俯沖到歐亞板塊下面,從而造成其神奇崛起,直到今天也沒有停止。
然而,由于科學家沒法深入其內部,因此,青藏高原的形成仍然是地質學界最具爭議的話題之一。
8月22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上,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稱,在青藏高原的底部巖石可以向東向南流動。
他們解釋說,這種運動實際上和千里之外的西太平洋板塊的活動密切相關。當大洋板塊俯沖進海溝之后,就會造成海溝從亞洲后退;這種后退,也為青藏高原的巖石從東向南流動留下了空間。
不過,這種理論也有自己的弱點,那就是如果巖石流動理論成立的話,高原底部的巖石和更下面的地幔的構造,就應該相去甚遠,但實際觀測結果卻相反。

因此,到底是流動的巖石,還是變形的巖石更接近真相,或許仍待科學家進一步的求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