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最近與西方世界的齟齬使人們對“寡頭”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階層重新燃起興趣:在一些西方分析師看來,通過鉗制俄羅斯寡頭在西方世界的利益來打擊俄羅斯經濟,不失為馴服這只桀驁的雙頭鷹的好辦法。
這個想法當然有合理之處。從葉利欽時代開始,在“世紀大拍賣”中一夜暴富又權傾一時的寡頭們就是俄羅斯經濟與商業的支柱,即便經過普京政府的“肅清”,作為寡頭階層仍把握著俄羅斯的經濟命脈。但認為這樣就可以“曲線”控制俄羅斯則未免天真——寡頭旗下資產分布甚廣,想對其形成打擊絕非易事,而且他們牢牢控制的大多是石油和金屬等西方世界相當忌憚的能源、資源型產業。
不過,俄羅斯寡頭并非絕緣體。昔日的“強盜資本主義”已不可能再存在,游戲規則也已改變。曾經位高權重的“七寡頭”中的大部分都失去了光環,留下的只是“臣服于克里姆林宮”的教訓。但無論是幸存的還是新興的寡頭,即便仍帶有舊時代的痕跡,卻比任何時候都跟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聯系得緊密。如果西方想讓俄羅斯“聽見”自己的聲音,將它的寡頭們納入自己的秩序體系是比打壓更好的辦法,因為寡頭同樣追求著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所追求的一切,只不過小心謹慎地與政治保持著微妙的距離。這個距離不至于激怒克里姆林宮,卻又足夠對其產生影響。
失勢者
米哈伊爾·霍多爾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他曾是“七寡頭”中最年輕的一位,當俄羅斯在1992—1993年全面推行私有化過程中,霍多爾科夫斯基收購了十多家經濟實體,迅速壯大了規模和經濟實力,但讓其聲名達到頂峰的還是尤科斯石油公司——1995年底,以霍氏為首的財團以3.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尤科斯78%的股份。不到兩年尤科斯即在莫斯科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70億美元,霍氏的財富也一度高達150億美元,成為俄羅斯首富。因為強大的實力及與政治靠得太近,霍氏的命運與那個時代的大多數寡頭一樣,因為欺詐、偽造公文和逃稅等罪名在2003年10月被捕,并在2005年被判處9年監禁。剛剛在獄中過完45歲生目的霍氏遭到俄羅斯檢察官提出的新指控,可能會因此再坐20年牢。而他在今年7月向法庭申請的假釋在8月底遭到駁回。
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
這位“克里姆林宮的紅色教父”曾是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也曾是葉利欽時代的“七寡頭”之一,涉足行業包括汽車、石油、金融和媒體等。據稱曾經扶植過普京的別列佐夫斯基因涉嫌資助車臣分裂勢力激怒了前者,2000年初被俄司法機關指控參與一系列欺詐案,被迫逃亡英國,并曾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普拉東·葉列寧。自流亡以來,別氏始終在批評普京及其政府,并敦促歐美斷絕與后者的聯系。2007年11月,他因侵吞俄國際航空公司數百萬美元資產被莫斯科一法院缺席審判6年監禁。今年4月,他對曾經的生意伙伴羅曼·阿布拉莫維奇提出價值20億英鎊的訴訟,理由是被迫向后者廉價出售俄羅斯西伯利亞石油公司、俄羅斯鋁業公司以及俄羅斯公共電視臺的股份。
弗拉基米爾·古辛斯基(Vladimir Gusinsky)
被稱為“鵝掌柜”的古辛斯基也是“七寡頭”之一。他曾經組建過大橋銀行,1990年代中期因為擁有獨立電視臺、“莫斯科之聲”電臺和《今日報》等多家媒體成為傳媒大亨,并在葉利欽的上臺過程發揮了重要作用。讓古氏折戟的是他對普京政府在車臣問題上的“丑化”,2000年6月,俄羅斯總檢察院指控他侵吞國有資產。流亡歐美之后,古氏創立了俄語國際衛星電視廣播公司RTVi,并一度擁有以色列第二大的籃球隊Hapoel。他擁有以色列和西班牙的雙重國籍,在流亡生涯中經歷過多次拘捕和釋放,但并未最終獲刑。
得勢者
羅曼·阿布拉莫維奇(Roman Abramovich)
霍多爾科夫斯基的倒臺把阿布拉莫維奇推上俄羅斯首富的位置。阿布的財富同樣來自于石油——1995年,他與別列佐夫斯基等人合伙以2.5億美元拍得西伯利亞石油公司(Sibneft),約為實際價值的8%。別氏逃亡后,阿布成為Sibneft的實際主人,股份逐漸超過80%,他還曾分別擁有俄羅斯鋁業、俄羅斯航空50%及26%的股份。據《福布斯》今年的統計,阿布235億美元的凈資產位列全球第五。但他沒有重蹈其他寡頭覆轍,阿布以各種手段拉近與普京的關系,且似乎對窮奢極欲的豪華生活“興趣”更大:私人飛機、豪華游艇和切爾西俱樂部。盡管如此,阿布還是選擇了淡出俄羅斯政治經濟舞臺:他在2005年以130億美元將其在Sibneft的股份出售給當時仍是梅德韋杰夫執掌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Gazprom),又在今年7月初辭去了擔任數年的楚科奇自治區區長職務。現在,阿布一家定居在英國,是投資公司Millhouse的主要擁有者。
奧列格·德里帕斯卡(Oleg Deripaska)
德里帕斯卡也將載入俄羅斯經濟史冊。2006年底,這位最年輕的寡頭取代阿布成為新俄羅斯首富。得益于全球金屬價格上漲及其在建筑業和汽車制造業上的成功投資,德氏今年初以400億美元的身價蟬聯首富,與阿布的差距從2億美元擴大到170億美元。德氏是目前最活躍的俄羅斯寡頭,他的多元投資公司Basic Element涉獵能源、資源、制作、建筑、金融和航空,旗下最著名的資產當屬全球最大的鋁業巨頭俄羅斯鋁業(Rusal),2007年,Basic Element收入近270億美元。德氏以“無情”著稱,在并購和海外投資方面大膽而激進,但他與葉利欽家族的聯姻使他至今仍能全身進退。
瓦吉特·亞歷克佩羅夫(Vagit Alekperov)
古辛斯基曾預言霍多爾科夫斯基和盧克石油(Lukoil)的亞歷克佩羅夫也將倒臺,但后者至今仍是盧克石油的主席。“我是唯一一位成長在前蘇聯體制下,經過自我轉型進入新俄羅斯的人。”58歲的亞氏是年紀最大的俄羅斯富豪,蘇聯解體后,這位曾經的石油天然氣工業部第一副部長在私有化中積累起自己的財富,但他在盧克石油私有化的過程中僅占有了10.4%股份,而霍氏和阿布在尤科斯與西伯利亞石油中的股份分別在1/3和1/2以上。亞氏獨善其身的秘訣在于撇清與政治的關系,他并不太看重石油產業的私有化,且能以他最初在BP看到的現代化方式管理企業。今年5月,亞歷克佩羅夫以246億盧布購買盧克石油1113萬股股票后成為其最大股東,股份達到20.4%。
弗拉基米爾·波塔寧(Vladimir Potanin)
波塔寧也是“七寡頭”之一,但他并未被“肅清”出俄羅斯經濟和商業圈。與其他大多出身微寒的寡頭不同,波氏出生于前蘇聯外貿部一名高級官員之家,并畢業于著名的國際關系學院。他在蘇聯解體前后成立了自己的貿易公司羅斯國際控股集團(Interros),在銀行業賺到第一桶金后,以“貸款換股份”計劃得到諾爾里斯克鎳礦和俄羅斯第五大石油公司Sidanko等工業企業。對波氏造成最大打擊的不是政府對寡頭的清理,而是1998年的俄羅斯經濟危機——其屬下的諾爾里斯克鎳礦、Sidanko和Svyazinvest電信一度從高峰的310億美元狂跌至38億美元。幸運的是,波氏帝國隨著普京時代俄羅斯經濟的復興逐漸恢復過來,但這一切仍有賴于波塔寧的明哲保身:“普京在政治和生意之間劃了一條邊界,而我絕對不會越界。”諾爾里斯克鎳礦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鎳礦,Interros仍是最大股東,而德里帕斯卡的Rusal在2007年購入25%股權成為另一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