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的“新均衡”提出的要求:國際化視野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在過去的幾周里,我分別去了中國、俄羅斯、日本、美國和歐洲。我所到之處,沒有任何問題比糧食短缺和生活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更讓人關注。保持全球糧食產業的穩定性和增長性非常重要,它與提供就業、維持生計、保護自然環境及資源關系密切。可持續的未來需要可持續的領導力,現在的領導者需要應對全球經濟的劇烈變化。我將一些新出現的現象稱為“新均衡”,它們給現在及未來的食品飲料業領導人帶來的啟示是深刻的。
許多專家認為高油價不再是短期內的極端現象,而是全球不斷增長的需求和難以開采更多的石油資源這二者間的矛盾造成的。與5年前相比,現在全球每天要多花50億美元購買原油,這也促成了歷史上最大規模之一的財富轉移。據估算,石油國在全球有4萬億的石油美元投資,這個數字在未來幾個月將繼續增長。阿聯酋的阿布扎比投資局是花旗的最大股東,越來越多的美國和歐洲司機在俄羅斯石油巨頭盧克的加油站前排隊,這些都是財富和影響力轉移最具說服力的證明。
當然,油價的漲跌并不稀奇,但這次不一樣的地方在于上漲是堅定、逐漸的,而非突如其來的高峰和低谷。這產生了一些始料未及卻影響深遠的后果,它們正是變局中的第二個因素:大家都知道生物乙醇等生物燃料的興起是糧食價格走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們有了更高的能源成本和糧食成本,而新興國家生活標準的提高擴大了對糧食和能源需求。
第三個轉變是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到2015年,7億左右的新消費者將加入中產階級大軍,他們中的大多數來自新興國家。這意味著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世界經濟將增加兩個美國大小的市場。與發達國家一樣,這些中產階級大多將居住在城市。現在世界大多數人口生活在城市,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但城市化趨勢才剛剛開始。未來10年,每年將有6500萬人移民到城市,相當于每80天就給這個星球制造一個新的倫敦。
顯然,這四大變化對維持我們的行業甚至這個星球的可持續性都是極大的挑戰和機遇。成本壓力、基礎設施壓力、文化挑戰、培訓和研發的挑戰……這個單子可以一直列下去。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這不僅要求思考和行為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世界觀的變化。未來領導者對這些新現象的理解、接受和準備程度決定了今后的幾年成功。
過去的幾個月里,我給大學生和管理學習者做過幾次演講。他們總是問我同一個問題:“在管理者越來越多的今天,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核心領導力?”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擁有全球視野的領導者。我們需要可以超越國界和文化的領導人,不管是在孟買還是在慕尼黑辦公他都一樣地隨心自如。同時,他們也要能靈活地理解當地文化差異。我們發現真正的創新來自于不同文化、理念、信仰和經歷間的美妙結合,下一代領導者必須認識并利用多元化的力量。
下一代的領導者對為怎樣的公司和品牌工作也有自己的期待。年輕人希望自己的雇主承擔對環境的責任,將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結合起來,既關心自己也關心他人。他們想快速成長、擁有更好的福利待遇,也想在工作和生活間取得平衡,希望商業在讓個人獲利的同時也對社會充滿意義和價值。他們想為認可自己價值觀的公司工作。
最后,我們怎樣才能把可持續性的觀念堅持下去?可持續性不是一次性的,它應該是一個運動過程,一種生活和思考世界的方式。我想不出比食品飲料業更適合領導全球可持續性運動的行業。我們為世界提供食物、舒適和幸福,世界需要并期待我們的領導力。沒有比我們更好的行業,也沒有比帶領世界步入可持續增長和進步的軌道更重要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