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理財產品中心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建立了廣泛的聯系,借助其研究團隊在全球經濟與金融研究方面的豐富經驗,與本刊聯合推出了銀行理財產品評價報告
據理財產品中心統計,9月份共發行銀行理財產品584款,月環比增長近10%,其中普通類產品發行540款,占當月產品總量的93%,月環比增長10%;結構類產品發行44款,與8月產品數量持平,占當月產品總量的7%。9月份共有298款銀行理財產品到期,月同比增長近40%,其中期限明確樣本量為268款,平均委托期限為0.46年,到期年收益平均值為4.71%。
普通類產品的平均委托期限為5.1個月,比8月(4.9個月)略有延長,銀行提供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68%,比8月(4.8%)有所下降,略高于目前銀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可能是受到“雙率”下調的影響。普通類產品全部由中資銀行發行。
基本信息分布
圖1展示了普通類理財產品的發售銀行分布情況。可以看出,上市股份制銀行依然是普通類產品的主要發行機構,占比70%,略有下降,其中招商銀行共發行140款,數量仍然最多,國有控股銀行位居第2,其次是城市商業銀行,二者占比均有所增加。
圖2展示了結構類理財產品的發售銀行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外資銀行依然占據絕對優勢,共發行41款,占本月結構類理財產品的94%,其中前三甲為渣打銀行、荷蘭銀行和匯豐銀行,占比分別為50%、14%和14%。另外6%的份額分別由中資銀行的深圳發展銀行與寧波銀行發行,占比分別為4%和2%。在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的大環境下,中資銀行的產品設計能力和定價能力較外資銀行仍存在較大差距。
9月結構類理財產品發行種類依然齊全,商品、混合類產品數量有所減少,股票、利率類產品有所增多;從銀行分布來看,中資銀行只有深圳發展銀行和寧波銀行發售結構類產品,較8月份有大幅減少,占比下降14%,其余結構類產品均由外資銀行發行;從期限分布來看,平均委托期限約為1年,從資產分布來看,直接掛鉤商品的產品大幅減少,并且多以商品指數的形式出現。另外,匯豐銀行還推出幾款掛鉤海外基金的產品。
產品投資價值
總體來看,9月按銀行分類的各類產品投資價值遠低于8月,原因在于“雙率”下調和全球資本市場的動蕩。較8月而言,國有控股銀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的投資價值位置互換,3類中資銀行的排序基本在一條對角線上,按投資價值高低排序依次為城市商業銀行、上市股份制銀行和國有控股銀行,外資銀行產品的投資價值相對較低,原因在于外資銀行主要發行結構產品且基礎資產市場深幅振蕩,具體情況參見圖3。
到期產品銀行分布
從到期產品數量來看,上市股份制銀行的到期收益產品數量依然最多,高達201只,但較8月下降了5個百分點,外資銀行有20款產品到期,其中花旗銀行有18款產品到期。從到期產品收益來看,外資銀行表現最好,到期平均年收益高達5.15%,其次是上市股份制銀行,表現最差的是國有控股銀行。國有控股銀行到期產品數量的大幅下降是當月到期產品的一個明顯變化,具體情況見圖4。
總結
當前,內外部經濟形勢一片低迷。對理財產品具有較大影響的當屬美國金融危機、國際衍生品市場的幾近崩盤、澳元匯率下跌和國內外的救市措施等。為此,對理財產品市場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普通類產品的短期化得到扭轉,信貸類產品發行量明顯萎縮,但投資材料行業的信貸類產品月環比增長139%;二是商品和澳元類結構產品數量趨少,利率類結構產品數量增多;三是到期產品中,外資銀行、中短期和美元類產品表現較好,四是發行量的增幅繼續呈下降趨勢,謹防理財產品市場萎縮的風險;五是各類產品投資價值明顯低于8月,可能緣于國內“雙率”下調和國際資本市場動蕩;六是產品公開信息的透明度問題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