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6日,滬指跌破2000點。9月18日,投資者翹首期盼的3大政策利好出臺,A股市場全線漲停;10月5日,證監會宣布啟動融資融券試點,國慶節后首個交易日,市場大跌。市場冷熱轉換的頻率超過了很多投資者預期,在這個時候,投資者尤其需要冷靜的思考,調整好心態,合理配置產品組合。
甩掉心理包袱
許多投資者在購買了基金之后,無論凈值上漲還是下跌,都會產生恐懼和不安心理,凈值上漲,怕贖回錯過再上升機會;下跌又擔心自己財富受損失,猶豫是否盡早贖回。在不斷的矛盾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股市從2004年4月的1783點,急跌至2005年6月的998.23點,14個月時間跌幅接近50%。現在回頭發現,2005年6月底進入市場的投資者在后面兩年的牛市中,賺得盆滿缽滿,而2008年10月底入市的投資者則幾乎全軍覆沒。
再看今日,情形何其相似。從今年9月16日的2000點失守到9月19日的漲停再到10月6日的大跌,投資者在大喜大悲的同時,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究竟趁勢拋出還是繼續耐心持有?其實,基金總是有升有跌,沒有人能正確判斷未來市場的走勢。即使能有幸猜中,在投資操作上也可能會比市場慢一拍,進而錯失入市良機。因此,投資者所要做的首要事情并不是去預測所持基金短期內的走勢,而是經過細致考察后,買入優質基金,堅定持有,最終獲得超越市場平均漲幅的收益。
采取靈活策略
在目前市場下,投資者可以采取靈活的策略來應對市場。既要享受反彈帶來的收益,又需避免利好刺激作用過去后市場再度下跌的風險。
考慮基金轉換 增持股票型
持有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的投資者,可以考慮基金轉換。今年以來,在市場經過持續下跌之后,系統性風險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釋放,不宜繼續盲目殺跌。此時,將低風險的債券型基金及貨幣市場基金轉換成股票型基金,有可能從未來的市場轉機中得到更大的投資收益。
風險承受能力高的投資者也可以對股票型基金補倉,或者購買一定數量的股票型基金。
利用好貨幣基金
目前在A股市場的操作不宜過于激進。主要是因為引發此輪股市暴跌的不利因素依然不明朗。當前的全球金融風暴依舊沒有結束的跡象,國內滬深股市前景依然撲朔迷離。如果周邊股市繼續出現暴跌,有可能給A股市場帶來消極影響。
此時,基于貨幣市場基金免申購、贖回費且風險低,流動性好的特點,投資者可以投資一些貨幣市場基金以分散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