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保險行業協會的秘書長,王治超是第二次應邀參加“恒安標準壽險指數發布”活動。對于這項指數研究,他給予了非常積極的肯定,并呼吁保險業加強量化分析和結構分析,多用數字和曲線說話。
問:您認為恒安標準壽險指數研究的意義在哪里?
答:恒安標準壽險指數有一定的意義。它通過數學模型的方式將消費者對關愛、財務展望、風險和專業建議的認知,以及消費者對壽險的印象和購買意向進行綜合評價,反映消費者對壽險需求和供給的綜合認知。恒安標準人壽作為這樣一個公司,更多關注投保人對此的關注,具有很強的人文關懷,體現出了保險覆蓋個人和家庭、覆蓋社會生活的本質,與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相一致。
問:您認為恒安標準壽險指數研究對行業監管的作用是什么?
答:恒安壽險指數具有承載我國壽險發展軌跡的功能。只要壽險指數是科學的、準確的,就能反映壽險的發展,反映壽險當中存在的問題,能為監管部門提供參考,能為行業處理工作提供依據。
問:與2007年相比,2008恒安標準壽險指數發生了一些變化,站在行業的角度,您覺得2008年壽險市場有哪些變化?
答:新的壽險指數的報告信息量非常豐富,其中絕大部分數據都是上升的,我為此感到很欣慰,說明保險市場有了進步。2007年總指數是66.85,2008年是70.65。簡單打個比方,60是本科的基礎分,70分是研究生的基礎分,大家不要小看這個分,說明保險業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
問:您提出“保險行業的發展需要用更多的指標體系來反映,多用數字和曲線說話”,您認為數字和曲線對于保險業有什么作用?
答:看待和評價保險行業時,除了解掌握保險業的功能作用、行業的本質特征外,還要對數據指標高度重視。我們需要對現有的指標進行評估,形成科學的指標體系。比如如何拋棄“規模保費”的概念,真正推動“標準保費”的出臺?如何真實反映行業和公司發展的內涵價值?對營銷員,我們不能只關心其隊伍存量有221萬人,還要關心它的流量、它的留存率。另外,我們還要關心投保人的保單繼續率,看人均保單,看客戶滿意度,看保障性保單件數占總保單件數的比例,看保額即保險為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保障程度等。當然,建立符合我國保險業發展現狀的指標體系工作一直在探索和推進中,目前還需要行業上下共同努力。
問:在這些方面,協會將會有哪些舉措?
答:我們將與恒安標準更加緊密合作,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跟恒安標準牽頭人溝通多次,將來使該指數作為行業共同追求的行業指數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