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所說的“掮客”是指證券經紀人,一個優秀的經紀人往往同時還是一個好的投資顧問。只不過,在絕大多數投資人看來,投資顧問的好壞與經驗或證書無關,而只取決于他能否準確地告知該買還是該拋。
事實上,在充滿風險的股市里,有些經紀人可以輕松運用概率讓投資者相信自己。有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一位經紀人向2000名潛在投資人發出郵件,其中1000封郵件里判斷下周股市漲,而另外1000封郵件里判斷下周股市跌,結果下周股市漲了;第二周里,他向上一次發出判斷正確郵件的1000名投資人再次發信,同理,告訴500人說漲,告訴500人說跌;以此類推,四周以后,剩下的100多名投資者里大部分人成了他的堅定不移的忠實客戶。
我們這里不討論這個金牌掮客的職業道德問題,投資者需要了解的是,由于信息不對稱,一些判斷準確得近神的投資顧問,可能只是巧妙的利用了概率等一些數學方法。
但是,概率應當用之于市場并戰勝市場,而不是用之于投資者并討巧投資者。其實,很多數學法則可以應用在市場上,并為更多的投資者帶來共贏的局面。
50%的概率實際上并不高,投資者可以尋求到概率更高的勝機。舉一個例子,1992年7月31日~2008年7月31日,假設投資者在任何一個月的月底買入以上證綜指為標的的金融產品,然后一年后賣出,則在194次的可能性交易中,虧損的次數為86次,也就是說,賠錢的概率為44%。可是如果持有期為兩年,則虧錢的概率則減少到39%,如果持有期逐步增加到3年、4年和5年,虧錢的可能性就一路減小到33%、26%和20%。
在這樣童叟無欺的數據面前,任何掮客對客戶的交易勸說都是蒼白的。因為概率告訴我們,即使是不計時點的買賣,盈利的保障還是來自于長期持有,而不是對市場的預測。當然,即使知道了秘訣,還有要有堅定的執行力:一是投資的時間要足夠長,二是投資的行為要堅定不移、有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