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在某時尚雜志社工作,每個月都會給我寄來他們編輯的雜志,這本雜志成了我獲取時尚信息的一個渠道。看了一段時間,發現了時尚的有趣之處。
比如在前段時間看的雜志上,就有一個新鮮的發現:現在流行羅圈腿。以前這個讓個別女性自卑的腿型現在風光大了,走在大街上回頭率很高,讓那些擁有兩條筆直玉腿的潮流女性心生羨慕。可人家羅圈腿是拜爹媽所賜,自己好好的一條腿又不能拿棍子狠狠心砸一條羅圈腿出來,只好在褲裝上下點功夫,盡量多穿幾條能顯出羅圈效果的褲子來。
最早有人在鼻孔上穿環的時候,很多人便大呼怪異,夸張一點的甚至將此舉和“世風日下”聯系在了一起。現在身體穿孔大家早就見怪不怪了,大街上遇到,也能熟視無睹。于是,有人便在全身穿滿環。OK,他圓滿了,成了被時尚媒體追捧的潮人。
我想不明白時尚和行為藝術之間的關系,總認為時尚就是單純的時髦和流行,具有可操作性,可以體現在日常生活里。但現在的時尚愈來愈有朝行為藝術方向發展的趨勢,以前小資是時尚,歐化是時尚,而現在呢,怪誕才是時尚。連芙蓉姐姐都開過演唱會了,誰能說這不是對潮流和風尚莫大的諷刺?
著名的皮包品牌LV曾發布過一款新包,有人將其照片和每年春節民工回家過年用的編織袋進行了對比,發現在外觀上竟然差別不大。當然,售價幾萬元的正品LV和幾塊錢一只的編織袋在用料上有天壤之別,但起碼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所謂時尚,就是一棵怪異的樹身上長出的葉子,你不知道它們能長成什么樣子。
現在很多的時尚雜志搞一堆吃喝玩樂的去處,采訪幾個稀奇古怪的藝術家,介紹的商品都是一個發卡也要幾百元的奢侈品,最后再整兩個專欄作家寫兩篇性情專欄……原本認為時尚代表著健康、向上、樂觀、返璞歸真等元素,現在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時尚正在偏離大眾所能夠崇尚和效仿的方向,朝著一個令人看不懂的方向狂奔而去。
“時尚是對付孤獨的手段”,這是某位潮人給時尚下的定義,而都市里也的確如此。空虛的現代人高舉消費主義大旗,把時尚當作修補蒼白不安靈魂的即時貼,頭上貼,腳上也貼,白天貼,晚上也貼……只是,不知道這樣做是消解了孤獨,還是加深了孤獨。當時尚一天比一天怪誕,有一天我們會不會撕掉手里的時尚雜志,大喊一聲“我不需要這本廁紙指導我怎么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