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一種自我的決定,自己內心必須要有快樂的想法。
快樂就是快樂!快樂的本質是一種很單純的感覺
在壓力管理或情緒管理的講座中,我喜歡向現場的聽眾提出一個問題:“我們每天辛苦殷勤地工作,汲汲營營地生活,為的是什么?”通常得到他們熱烈的反響,雖然他們的答案各有不同,但之后當我簡單以“追求快樂”四個字歸納,卻很少人有異議。接著,我會再提出第二個問題:“你們所謂的快樂是什么?”他們的說詞更是眾說紛紜,這原本是意料之中,因為畢竟每個人的個性、想法、價值觀等都有所不同。只是再繼續探究下去時,發現大多數人的快樂都取決于外在的標準或物質上的獲得,而且大多是一些自己無法很快或容易達到的,如“要有很多錢,我就快樂”、“能像某某企業家的成就,我就快樂!”“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就快樂”等等。這一類的想法無可厚非,也不是無法實現,只是太多的經驗告訴我們,當人內心一旦有這樣的想法,換來的結果往往是不快樂。
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結果呢?道理很簡單,因為,快樂就是快樂!快樂的本質是一種很單純的感覺,就像一首英文歌名《不要憂慮,快樂吧”》(Don’t worry , be happy)的單純。而且快樂就是快樂,是沒有任何附加條件或價值的。在一次心理咨詢中,面帶愁容的張先生對我說:“自從幾年前去了朋友家玩之后,我變得很不快樂。”原因是他看到朋友擁有的豪華別墅和名貴汽車非常羨慕,回來后一直覺得自己的房子和車子都不如別人,心想如果能像朋友一樣那該有多好。雖說自己沒有比較的心理,卻越想越不開心,不僅失去過去生活中擁有的快樂,而且想不開的結果是得了抑郁癥。
對于追求快樂的人而言,只要自己決定要快樂,就一定能追求得到
追求快樂并沒有什么秘訣,但獲得快樂卻有一些方法和途徑。根據研究快樂心理學(Happiness Psychology)的報告,對一些人而言,需要通過八扇快樂之門,而且循序漸進地打開第一扇門才能看到第二扇門,打開第二扇門,才能看到第三扇門……有人聽了質疑我說:“你不是說快樂是一種很單純的感覺?八扇門?這不是太復雜了嗎?”單純的感覺并不意味著簡單,尤其是對一些經常或極端感到不快樂的人而言,這是給他們所擬的食譜。你可能不需要通過每一扇門,因為在經過前面幾扇門時,你已抓住快樂的感覺,開始享受快樂的果實了。
首先,讓我們先來看看出發的第一扇門:快樂的動力。追求快樂需要一種啟動的力量,而這動力是來自后天的學習能力,并非與生俱來的特質。首先,靜下心來,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想要快樂嗎?” 你也許會說這是廢話,沒有人不想要快樂的!但關鍵是有些人嘴上雖說想要快樂,內心卻不見得是如此,因為他們缺乏強烈的意愿或積極的動機,快樂自然難求。
快樂是一種自我的決定,自己內心必須要有快樂的想法。根據美國一項調查發現:認為自己快樂的人,他們也會碰到不快樂的事,只是他們經常將自己的心化裝成快樂。也許你的疑惑跟我當初看到這調查一樣:“什么!快樂可以化裝?那不是假裝快樂嗎?”后來進一步讀完這調查的說明,我才明白其中深意,以中國人能了解的話來說,那就是“使心所然”!心之所愿、心之所向的快樂,就是快樂的本質。
在某次講座里,有一個聽眾困惑地提問:“你的意思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快不快樂的想法?”我當時的回答是:“快不快樂不能用控制,因為控制反而失去快樂的自然本質,快樂是創造出來的。我碰到許多人是制造自己不快樂的專家,他們常說是自己讓自己過得很糟,例如沒有認真工作、亂花錢、弄壞婚姻關系、得罪朋友、喝太多酒、抵擋不住金錢誘惑等等。看起來,他們容許自己有制造不快樂的能力,那為什么反而不相信自己有創造快樂的能力?”
瑞典有一個俚語說得好:“一個人想唱歌,永遠可以找到一首歌。”換言之,對于追求快樂的人而言,只要自己決定要快樂,就一定能追求得到。反之,一個人不想要快樂,快樂自然離他越來越遠。
快樂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讓我們一步一步來打開后面的快樂之門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不僅有創造快樂的能力,而且昔日也曾經擁有過快樂,也許有人認為自己的快樂很少,但沒有人會否認自己曾擁有過快樂。多年前,曾有一個接受咨詢的王先生說:“我不曾有一天快樂過!”我想他一定是忘了他曾經擁有過一些快樂。果然,在我的引導下,他回憶了從小到大發生的一些事,不僅發現自己曾經擁有快樂時光,而且還有不少快樂的事,并不是他原先說的不曾有一天快樂過。
有些人對快樂有太高的期望,希望每一天、每一時刻都是快樂,商小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離婚后,她一直覺得自己很不快樂,最近又因身體不好辭了工作。我請她說說從起床后到會談前讓自己印象較深刻的一些事,她回憶著:“早上梳洗后,一個人吃早餐,覺得自己好孤獨、好悲哀。……之后,去為陽臺上剛買的幾盆種植的花澆水,看到它們長得越來越美,那時心情不錯,心想花比人有感情,細心照顧就有成果。……10點多,我姐姐打電話來,談起兩人一塊兒做個小生意,結果越聊越興奮,開始計劃到市場里賣我們拿手的熟食……”
聽完她的描述,我笑著對她說:“聽起來你是擁有快樂的人,雖然不是一整天都快樂著,但每天總有一些快樂時光,即使是短暫的快樂,只是你忽略了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快樂時光,然而一整天的快樂正是這些點點滴滴快樂時光的積累。我建議你開始留意這些小的感覺,欣賞并享受這種感覺。”商小姐接受了我的建議,一個月后她告訴我,她有了越來越多的快樂時光,而且變成了一個快樂的人。
此刻,再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想要快樂嗎?有多想?”如果你的答案是:“我想要快樂!真的很想要!告訴我怎么打開其他的門!”有了這種堅定有力的態度,那請你要有耐心,別急!讓我們一步一步來打開后面的快樂之門。因為快樂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學習擁有快樂的方法也很多,除了本文談到的快樂的動力,陸續將介紹的有:承諾對自己的快樂負責,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采取行動學習快樂,經由發現和追求快樂的過程,不畏懼困難,樂于付出助人,進而創造和欣賞快樂。
你準備好了嗎?讓我們開始出發吧!使快樂的亮點自然地進入生命的每一角落,使生命的每一部分充滿快樂的亮點。
圖/馮英杰 編輯/彭明榜
鐘思嘉:美國奧立岡大學教育心理博士;長期任教于臺灣政治大學,曾任心理學系教授、系主任及心理所所長、理學院院長、教務長等職;
現任哈爾濱工程大學心理研究所特聘專家、浙江師范大學客座教授;著有《開明父母大學堂》、《父母效能培訓手冊》、《打開孩子的情緒瓶塞》、《單親父母成功教子方案》、《快樂就在方寸之間》、《人際關系》、《婚姻溫度計》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