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農家菜、家常菜,還是山珍海味、美饌佳肴,在寧波人的嘴里一概被稱為“下飯”。“下飯”者,下飯也。確實,凡葷葷素素的菜肴,其功能是為了下飯,即幫助你把飯“下”到肚皮里去。
寧波人不光把菜肴別具一格地稱為“下飯”,而且內容也是別具一格。所謂別具一格,就是寧波人最喜歡“咸下飯”,什么咸菜、咸魚、咸肉、咸蟹、咸蝦、咸雞、咸鴨、咸筍干……都是寧波人百吃不厭的美食。就拿咸菜來說,寧波人就吃出自己的水平,簡直成了“孫悟空”七十二變,無論是魚肉蝦蟹蛋、牛羊雞鴨鵝,還是竹筍、茭白、豆腐、百頁,幾乎都與咸菜掛上了鉤。咸菜冬筍炒肉絲,是下飯的美味佳肴,也是最好的面澆頭。還有咸菜豆瓣酥,鮮香可口,老少皆宜。咸菜炒牛肉絲、咸菜香干炒毛豆,聞聞也有味,要多鮮有多鮮。至于咸菜大湯黃魚,更是宴席上的壓軸戲。已故甬籍香港船王包玉剛先生,生前就最愛吃這款家鄉菜。咸菜為什么受到寧波人的如此青睞,原因就在于咸菜對寧波人的胃口,咸菜甚至還成了寧波人的“靈丹妙藥”。在許多上了年紀的寧波人嘴里,還常可以聽到“三天不吃咸菜湯,腳骨也會酸汪汪”這樣的話。
在寧波人喜愛的“咸下飯”中,除了咸菜之外,還有熗蟹、龍頭烤、黃泥螺、蟹糊、蝦醬、蝦、烏賊蛋、咸力魚等著名的“壓飯榔頭”,堪稱江南一絕。如果以此作菜的話,可以令人食欲大增。
先說熗蟹,是用梭子蟹暴腌而成。每年春秋兩季是海里梭子蟹膏肥肉壯,大量上市之際。出海捕撈的漁民,將當場捕來的活蟹,立即投入配制好的鹽鹵中,半個月后即可食用。剝開蟹蓋,滿滿一大堆艷紅的膏黃,蟹肉細嫩,鮮美無比,為寧波人宴席冷菜中的四大金剛(鰻鲞、奉蚶、熗蟹、蠣蟥)之一。將新鮮的梭子蟹去蓋,剝去鰓絲剁碎,放入壇中,加鹽、白糖、曲酒、胡椒粉腌制,這就是美味的蟹糊。
再說蝦,又叫咸蝦,其實是一種鹽水蝦。每年4月,是海蝦最肥壯的上市季節,漁民們將剛捕撈上的活海蝦,立即用鹽水煮熟,攤放在船頭甲板上,風吹日曬至五分干,就成了“蝦”。蝦紅紅的,形狀像半把倒過來的剪刀,吃起來殼脫肉嫩,咸淡適中,極其鮮美,空口可吃大半碗,是佐酒佳肴。這幾年上海街頭,偶爾看到來自舟山、鎮海等地的小販,肩挑叫賣蝦,品相雖好,但要價極貴,而且咸得不敢恭維。
至于“烏賊蛋”,其實就是烏賊的內臟。漁民將捕撈來的烏賊,從腹中挖出內臟,用重鹽腌起來。寧波人吃烏賊蛋一般清蒸。蒸熟的烏賊蛋,咸中帶鮮香,但十分咸,很下飯,蘸醋特別好吃。黑色的墨囊之所以不去除,是因為其味不僅鮮香,還含三多肽,有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咸烏賊蛋是一味名貴的海味,甬幫菜中有一款“燴烏賊魚蛋”的名菜,就是用它作原料烹制而成的。它是將咸烏賊蛋浸泡除去咸味后煮熟的,用手指甲輕輕將其一片片剝離,呈花瓣狀,再用高湯煨制后,配以火腿片、冬菇片等燴制成羹。現滬上的海派甬幫餐館,也有一款叫“清蒸墨魚蛋”的菜肴,是將咸墨魚蛋除盡墨囊,洗至潔白如玉,輔以金華火腿片一起蒸雞蛋,味道十分鮮美,但已不是下飯的“壓飯榔頭”了。
蝦醬,是用新鮮、帶籽的海蝦,連肉帶殼,放在石臼內搗爛,然后加紹酒、白糖、鹽腌制,十余天后可食用。可以直接下飯,也可以拌在豬肉糜中清蒸,味道極其鮮美。吃過這道菜之后,再吃其他東西,就感覺不出鮮味了。
咸力魚是鹽腌的鰳魚,新鮮鰳魚通體雪白如銀,刺極多,肉細嫩,可清蒸、紅燒,肥腴鮮美。將新鮮鰳魚用重鹽腌漬后,風干,就成咸力魚。清蒸,咸而鮮香,特別下飯。盛夏酷暑天,咸力魚開胃增食欲,特別下飯。長期居住在滬的甬籍上海人,夏天喜歡用咸力魚蒸蛋、燒肉餅子,鮮香無比。
還有龍頭烤,它是用一種頭部酷似龍,體長不足30厘米,手指般粗細,通體無刺,只有中間一根軟骨的“龍頭魚”的海里小魚腌制而成的。味道極咸,寧波人喜歡將龍頭烤稍事浸泡,除去部分咸味,油煎后,加糖、醋,“烤”熟。吃起來香氣撲鼻、肉質細膩、味道濃郁,很下飯。新鮮龍頭魚,過去好像無人問津,現滬上海派餐館中,聰明的大廚,將其去頭洗凈,切成小段,油煎后燒豆腐,非常鮮美。也有將其整條加鹽、味精、胡椒粉、紹酒腌漬上味后,滾上干淀粉炸成金黃色,跟花椒鹽小碟上席蘸食。成菜外酥略脆里鮮嫩,十分可口,可與上海名菜“椒鹽排骨”媲美。
曾聽我父親說過,過去寧波人,每年春秋魚汛期,可吃上從舟山、嵊泗、鎮海一帶捕撈上市的新鮮魚蝦,而在休漁期間,就只能吃這些咸魚咸蝦了。那時候,一年之中有大半年都吃這種咸貨,也是很“怨”的。后來,他到了上海工作,離開故鄉,反而常常想吃這些咸貨了。于是每年讓在寧波工作的二哥、三哥帶些來解解饞。過去上海南市十六鋪到處是經營咸貨的商鋪,現在“咸貨行”早就沒了蹤跡。雖然在滬上的農貿市場,偶然能買到些,但總感味道不及寧波的正宗,想來思念的不僅僅是“壓飯榔頭”,而是生養我的寧波故鄉。
除了咸菜和咸海貨外,還有咸筍干,也是讓寧波人青睞的“咸下飯”。寧波人本來就喜歡吃筍,對咸筍干更是情有獨鐘。寧波近四明山,山里盛產毛竹,每年開春,春筍大量上市,價廉如菜,家家戶戶都會腌制咸筍干。春分以后,山里人將滿載毛筍的船撐到城里來賣。母親將買回來的毛筍剝殼后,放在濃濃的鹽水中煮熟,冷卻后手撕成條,曬干貯藏在壇中,這種咸筍干全身都是白花花的鹽,比鹽還要咸。正因為咸,放上幾個月,甚至一年都不會變。于是,這咸筍干就成了寧波人一年到頭的“長下飯”,想吃多少就取多少。洗凈,撕成細絲,再用涼開水浸泡一會,嗜咸的泡的時間稍短些,喜歡淡的,泡的時間長些。然后加味精、白糖、麻油拌和,便成一個噴香、脆嫩、爽口、佐酒下飯皆宜的涼拌菜。尤其在夏天,用它來過泡飯,真是讓人胃口大開。咸筍絲也可沖湯、拌嫩豆腐、炒香干,都是不錯的家常菜。咸筍干的另類吃法是炒雞蛋,不過平時是吃不到的,除非家里來了客人,母親將撕成細絲的咸筍干切小段,加些蔥花,用平時舍不得吃的自家養的雞生的蛋,攪勻,入熱油鍋炒散,成油亮金黃、香噴噴的咸筍炒雞蛋。雞蛋柔軟,筍絲脆嫩,嚼之有一股春筍特有的清香味。
有道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自喻為“咸駱駝”的寧波人,就喜歡吃得咸些。您如果有機會到寧波作客,寧波的“下飯”一定會讓您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