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核心競爭力最初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提出的。自此,越來越多的企業把構建和提升核心競爭力放在首位,并贏得了競爭戰略的成功。然而,對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定義、理解和識別,國內外的學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特別是關于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的學識(1990),是能使企業為用戶提供某種特定好處的一組技能或技術的集合,而不是單個技能或技術。巴頓是從知識的角度研究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指具有企業特性的、不宜交易的、并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企業專有知識和信息,是企業所擁有的能夠提供競爭優勢的知識體系。
文化觀著重強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存在于企業的業務運作子系統中,而且存在于企業的文化系統中,直至滲透到整個組織。
技術觀認為,核心競爭力通過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而表現出來,而本企業產品或服務優先于同行業的其他企業是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的。
以上觀點對于知識的積累、技術的創新和企業文化等內部因素進行了強調,卻都忽略了外部市場因素,基于市場特性的企業核心競爭力識別指標的界定也少。然而,企業存在于市場中,企業之間的競爭本身就屬于市場范疇,競爭力強弱的檢驗也取決于市場。因此,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必須以市場為導向,而且,整合觀、知識觀等主張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內在要素與市場特性因素并不矛盾,二者之間是基礎與表現、內涵與外顯的關系。
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市場特性分析
如前所述,企業競爭力是受市場環境和條件制約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種由特定的人力資源和特定的組織結構及其環境中的相關要素構成的、在市場上具有獨特競爭力的企業專門性資源和能力。
行業關鍵成功要素是指那些影響行業成員在市場中最大限度獲利的關鍵要素,包括特定的戰略要素、資源、能力等。KSFS解釋了企業資源與競爭優勢的關系,是市場的驅動力量,而且一般數量較少,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滿足顧客需求。
2.保持企業持續競爭優勢。KSFS是特定行業中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資源, 企業要獲得經營成功,不僅依賴于選擇一個有吸引力的行業,還在于企業的資源和獨特技能與KSFS相匹配,企業要獲取持久的競爭優勢就必須在KSFS上采取有效措施。
同時,張明親等指出,基于市場特性的企業核心能力也要符合核心能力的共同特性。其中,價值性、稀缺性和關聯性,反映出企業核心能力必須具有很強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外在特征,體現了行業的關鍵成功因素;其余三個特征是企業在KSFS上所具有的優勢資源和能力在競爭中的綜合體現。因而,企業核心能力的評價指標要首先考慮KSFS因素。
三、基于市場特性的企業核心競爭力識別方案設計
1.基于市場特性的企業核心競爭力識別指標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