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首先討論了消費者,接著分析了CA認證機構﹑完善稅務管理制度,最后做了總結。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和廣泛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 電子商務 消費者 CA認證機構 稅務管理 管理制度
一、引言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在全球范圍內飛速增長。由于電子商務活動具有全球性、虛擬性、交易參與者的多國性與流動性和無紙化操作等特征,根據傳統的經濟貿易運作方式的需要而制定的稅收征管制度面臨著許多問題。全球已有3O多個國家或地區已經或正在制定有關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方面的法律。我國現行稅收征管制度還不能適應電子商務交易模式,從而使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處于法律規范之外,這對我國的稅收主權和稅收利益帶來很大的不利。因此,我國應盡快制訂出解決相關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問題的稅收政策、法規,對電子商務稅收征管進行政策規范和制度約束。
二、消費者
消費者在電子商務中接受產品或服務。消費者包括個體或企業。在B2C和C2C中消費者指個人;在B2B和C2B中消費者指企業。消費者也是接受電子商務信用評價的主要對象,電子商務消費者(特別是個體消費者)信用等評價對促進電子商務信用體制建設具有積極意義。同時,消費者(特別是個體消費者)在電子商務信用等級評價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即表現為個體消費者通常被動地接受中介機構的信用等級評價。目前尚未形成一種雙向(個體消費者與信用評價機構間)信息溝通的電子商務信用等級評價制度。一些個體消費者為謀求更高的電子商務交易利益,常常采取虛假交易和串謀交易的方式提高在現行電子商務信用評價系統中的等級。這實際上影響和損害了遵守真實交易的個體消費者的利益,也降低了電子商務信用等級評價的公正性。事實上,既要承認個體消費者在電子商務信用等級評價中的相對弱勢地位的普遍性,又要從改革現代電子商務信用評價制度人手避免產生一些謀求非法更高利益的個體消費者的特殊性行為(如虛假交易和串謀交易)。
三、CA認證機構
CA認證機構是經政府審核與授權直接實施電子商務信用的主要機構。按照我國現行《電子商務CA認證機構試點管理辦法》的規定,CA認證機構為符合規定要求的中資企業。實際上,CA認證機構擁有了對外發布(簽發)電子商務交易數字證書的公正權力,即相當于擁有簽發電子商務用戶(包括企業與消費者個人)數字身份證的權力。因此,CA認證機構具有僅次于政府而強于其他電子商務信用評價主體的優勢。由于數字身份證是電子商務用戶從事電子商務交易的證件,所以,對數字身份證的簽發和管理顯得尤其重要。眾所周知,我國現行居民身份證是由公安部門統一簽發的,而按照現行CA認證體系管理,數字身份證的簽發由不同類型的企業辦理,這是影響我國電子商務信用等級評價公正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企業行為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根本目的,當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出現沖突和矛盾時,企業的價值選擇通常是優先考慮經濟效益;我國現行CA證書尚未實現互聯互通,給電子商務信用評價及其公正性造成了一定的難度;更為嚴重的問題是,當兩家及其以上的CA認證機構為爭取客戶資源時,可能出現降低對客戶資料的審查要求,從而無法完全保證數字證書的真實有效。因此,從促進電子商務信用評價公正性和電子商務發展考慮,建議調整和修改CA認證機構的單位類型。從現行的中資企業調整為政府或其授權的公益部門負責審核和監督CA認證,相關企業承擔CA認證的具體實施工作。
四、完善稅務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專門的電子商務稅務登記制度。納稅人從事電子商務交易業務的必須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專門的電子商務稅務登記,按照稅務機關要求填報有關電子商務稅務登記表,提交企業網址、電子郵箱地址,以及計算機密碼的備份等有關網絡資料。稅務機關應對納稅人填報的有關事項進行嚴格審核,在稅務管理系統中進行登記,賦予納稅人電子商務稅務登記專用號碼,并要求納稅人將電子商務稅務登記號永久地展示在網站上,不得刪除。稅務機關應有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并嚴格為納稅人做好保密工作。最好是建立一個密碼鑰匙管理系統。其次,加強財務軟件備案制度。對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稅務機關必須對其實行嚴格的財務軟件備案制度。實行財務軟件備案制度,要求企業在使用財務軟件時,必須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供財務軟件的名稱、版本號、超級用戶名和密碼等信息,經稅務機關審核批準后才能使用。最后,確立電子申報納稅方式。我國2002年頒布的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已經確立了數據電文申報方式,法律應該進一步明確電子申報的具體程序,使電子申報成為一種固定的申報形式。
五、總結
整體上來看,真正的農業電子商務在中國還比較遙遠,但市場需求和交易信息帶來的效應已經發揮了作用,很多農業企業和農民因此受益。從長遠的發展來看,建立中國農業電子商務BTOB增值網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是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整合,如何系統地搭建和利用好這個平臺,讓農村真正動起來,正是其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王丁楊德華:C2C交易信任管理機制探討[J].電腦開發與應用, 2004,(03)
[2]李鋒王喜成:我國C2C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 2006,(20)
[3]金玉芳董大海:消費者信任影響因素實證研究——基于過程的觀點[J].管理世界, 2004,(07)
[4]宋光興楊德禮:電子商務中的信任問題及信任建立途徑[J].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4,(11)
[5]張平康張仙鋒:信任、網上信任與電子商務[J].經濟管理, 2006,(11)
[6]郭凱峰盧鵬:電子商務商業方法專利的法律保護[J].經濟論壇, 2003,(14)
[7]李士林鄭友德:歐盟計算機軟件發明專利保護的發展研究[J]科技與法律, 2003,(01)
[8]李順德:金融產品商業方法專利保護[J].中國金融電腦, 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