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針對探險旅游出現的安全問題,從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探險旅游組織企業、探險旅游愛好參與者三個角度探求安全保障體系的構建,尋求探險旅游的風險控制模式。
[關鍵詞] 探險旅游 安全保障 風險控制
人類進行探險活動的歷史,非常的久遠,甚至可以說自人類出現起就從未停止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旅游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走馬觀花”式的吃住行游購娛,個性化的呼聲和要求越來越多,探險旅游開始成為都市人群,尤其是年輕人所熱衷的時尚。所謂探險旅游是旅游者到人跡罕至或險狀環生的環境進行的充滿神秘性、危險性和刺激性的旅行考察活動。目前,很多國家開辟了探險旅游,如泰國的騎象探險旅游,丹麥的狗拉雪橇探險旅游,還有乘汽球環球旅行,駕腳踏飛機或滑行器飛渡海峽,駕游艇或小船周游世界,乘獨木舟橫渡大西洋等。而以科學考察為主要目的的探險旅游,種類繁多,如高山探險旅游,沙漠探險旅游,海洋探險旅游,森林探險旅游,洞穴探險旅游,極地探險旅游,追蹤野生動物探險旅游,尋找人類原始部落探險旅游等。
在我國,探險旅游處于起步狀態,安全因素是最大的顧慮與障礙。2006年5月1日,新疆43名戶外運動愛好者徒步穿越“天師古道”遭遇風雪,31人被暴風雪圍困失蹤達7天之久;5月3日,北京女孩小倩在穿越內蒙古的庫布齊沙漠時遇難;5月14日,天津登山愛好者李偉在攀登昌平溝崖大山時被滾落的山石砸中受傷搶救無效死亡。僅這一個“黃金周”所暴露出來的探險旅游安全問題就令人觸目驚心。
那么,探險旅游的安全保障體系應當如何構建?遵循怎樣的發展模式?
一、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對探險旅游的規范管理
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對新興的探險旅游模式要予以足夠的重視,現階段,我國的探險旅游處于旅游者的自發階段,沒有專業的運作模式,大多為民間形式的戶外運動俱樂部,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且出現事故之后,責任不明確。因而,旅游行政管理部門針對我國探險旅游的現狀,可采取一下措施:
第一,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從法律的角度,明確探險旅游安全工作責任。針對探險旅游形式多樣、組織程度低、事故風險高的特點,要區分不同類型、不同情況,明確安全工作責任,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對有組織開放的探險旅游市場,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加強對探險旅游的重點地區、重點單位和重點環節的監管監查;對經營探險旅游的旅行社和景區,要落實企業和單位的主體責任,切實加強各項安全措施,完善組織接待條件和應急預案,增強安全保障能力;對已經形成規模的探險旅游項目,要依靠當地政府,形成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責任體,共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第二,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公眾的探險旅游安全教育。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對發生的探險旅游事故及其原因向社會公布,警示從事探險旅游的單位和人員吸取教訓,舉一反三。要大力宣傳安全第一的觀念,介紹探險旅游常識,增強安全風險意識,認清冒險旅游的危害,培養理性出游的習慣,營造全社會關注安全旅游的輿論氛圍。要廣泛宣傳商業保險的作用,提高對保險的認知度,引導探險旅游者購買保險。
第三,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開展對探險旅游的調查研究。探險旅游安全管理涉及面廣(如沙漠探險、洞穴探險、叢林穿越、登山越野、乘坐熱氣球、潛水等),專業化強,工作難度大,必須扎扎實實做好相關工作。各級旅游管理部門要重點做好對探險旅游的調查研究。針對本地組織和接待探險旅游的情況,進行認真總結,全面分析,查找安全工作漏洞。對已開展的探險旅游項目,要逐一進行摸查,對其組織實施、安全設施和風險防范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并主動會同當地民政、體育和工商等部門,對組織各類探險旅游的企業和單位進行調查備案,切實掌握情況。對本地區探險旅游資源的特點、現有的保障條件和救援力量等情況,制定和完善安全保障措施。
第四,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引導探險旅游的規范化管理。為了把探險旅游納入制度化和規范化管理軌道,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在總結探險旅游發展經驗基礎上,會同業內外有關專家,動員社會力量,借鑒國外成熟的管理辦法,積極探索探險旅游的規范化管理方式。
二、旅游企業對探險旅游的專業化運作
探險旅游蘊涵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其發展前景不可小覷,許多積極進取的旅游企業早已盯上了這塊“蛋糕”。但由于運作過程中,風險系數較高,旅游企業的探險旅游業務仍處于摸索階段。筆者認為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來提高旅游企業對探險旅游運作的專業化程度。
第一,對從事、開展探險旅游的旅游企業要進行嚴格審核,在企業的規模、質量保證金、專業的領隊數量、從事旅游運作的時間長度等方面都要有硬性的考核標準,達不到標準的一律不允許開展探險旅游業務。以此設立從事探險旅游業務的門檻,確保實力強大的旅游企業能專注于旅游路線開發,避免市場上“魚龍混雜”。
第二,旅游企業在設計探險路線時,必須本著“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進行科學的、嚴謹的設計。探險旅游首先是“旅游”,在充分保證旅游者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追求新穎、刺激和獨特。每條探險路線都必須是經過旅游企業反復地實地考察、研究、論證,對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有足夠的防范措施、應急措施,才能向市場推薦。
第三,對旅游企業所開展的探險路線作出數量上的限制,旅游企業在開展探險旅游業務時不能搞“大而全”,必須做到“專而精”,每拓展一條探險路線,就要作成安全系數非常高的“精品”。
第四,從事探險旅游的旅游企業必須擁有一批經驗豐富、技能過硬的專業探險領隊,并在探險旅游目的地發展當地居民作為專業向導。領隊和向導必須對自己所帶領的團隊負責,若因認為原因出現事故,必須承擔相應責任。
第五,旅游企業與保險公司加強合作,旅游企業必須為參加探險旅游的旅游者購買保險,保險公司加強對探險旅游的監督,同時分擔旅游企業的風險。考慮到我國現在旅游行業中的意外傷害保險賠付范圍不夠全面,旅游企業可以建議旅游者購買壽險等險種,從而使保障更加健全。
第六,旅游企業組織探險旅游時,必須根據路線的實際情況,對參與者的身體狀況、精神狀況作出嚴格的限制和考核,對身體狀況、精神狀況不能適應探險旅游者堅決予以謝絕。對參與者要進行充分的安全警示和技能培訓,并
明確雙方的責任。
三、探險旅游參與者安全意識的加強
探險旅游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參與者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要有充分的安全意識。在2006年5月1日,新疆戶外運動愛好者徒步穿越“天師古道”的活動中,被暴風雪圍困失蹤達7天之久的參與者中,居然包括5個小孩,最大的13歲,最小的6歲,這一事例充分暴露了探險旅游參與者安全意識的淡薄。其他類似事件更是不可勝數。
因而探險旅游參與者對探險旅游的風險要有正確的認識,不要盲目地進行所謂的探險活動,盡量做好詳盡的防護措施:(1)選擇安全系數較高的旅游目的地;(2)參與專業、正規的旅游企業組織的旅游活動;(3)量力而行,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旅游路線和探險內容。嚴禁未成年人、老年人或身體狀況不合適的人員參加探險旅游;(4)參加探險旅游的相關培訓,懂得自我救護,了解野外生存技巧,熟悉尋求救援的方法;(5)充分了解旅游的內容,包括目的地的地域特征、天氣狀況、交通條件、救援電話、救援設施等等;(6)配備探險所需要的裝備,準備一些急救藥品;(7)購買保險。
探險旅游是隨著市場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專項旅游品種,具有廣闊的市場。雖然在運作中具有一定的風險,但更體現了其非凡之處,對青年旅游者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故而不可“堵”而應“疏”,只要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業和旅游參與者,三方采取積極的態度,運用科學的方法和嚴謹的手段,就可以構建安全保障系統,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程度內,那么探險旅游就可以獲得充足、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雁:《戶外探險頻頻出險,探險旅游資源將接受風險評估》,《法制日報》,2006年6月22日
[2]國家旅游局:《關于加強探險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2006年6月
[3]王小利:《我國探險旅游安全保障體系的構建》,《安徽農業科學》,200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