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3G產業化中我國通信企業研發力量薄弱,掌握的核心專利和基本專利少,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劣勢;中國企業不了解國內外的知識產權情況,浪費有限的研發資金,并容易導致國外通信巨頭的知識產權訴訟;我國并沒有完善的遏制知識產權濫用的法律?;诖宋覈梢酝ㄟ^建立產業聯盟和知識產權聯盟,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和完善立法來解決。
[關鍵詞] 3G 知識產權 聯盟 預警機制
在3G時代,知識產權問題已經成為決定中國通信產業能否健康和快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一、中國3G產業化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1.中國通信企業研發力量薄弱,掌握的核心專利和基本專利少,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劣勢
在國際通信市場上,我國的通信企業起步比較晚,雖然近幾年,我國的通信行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從總體上看,我國企業研發并掌握的核心專利或基本專利比較少,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一,國內通信企業與國外的通信企業相比,技術和資金等綜合實力較弱,用于知識產權的研發投入少。其二,國內單個通信企業沒有足夠的實力沖擊通信核心技術,因而只好將創新方向集中在邊緣技術、應用技術等投入不大的通信邊緣領域。眾所周知,2.5G、3G乃至4G的核心技術專利都掌控在跨國企業手中,我國即使像華為、中興這樣的企業付出極其高昂的代價申請了許多專利,但仍處于技術的外緣,依然繞不過跨國通信制造企業的團團包圍。其三,很多通信創新單位自身沒有產業化能力,出現創新成果與業界應用脫節,沒有較強的實用性,使得國內通信行業自主創新成果的產業化率太低,浪費有限的研發資源。
2.不了解國內外的知識產權情況,浪費有限的研發資金,并容易導致國外通信巨頭的知識產權訴訟
近年來,許多關系到我國未來發展的主導產業和新興高科技產業,受到了來自國外專利方面的威脅,從打火機、摩托車到DVD,從西藥到中藥等,不僅規模越來越大,而且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廣,已嚴重制約了我國某些行業的發展。導致此類事件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外國公司在我國采取的專利戰略是大量申請專利、大力推行事實標準,在我國張開一張專利大網,通過將公司的核心技術緊密包圍進行保護。其二,我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往往只重視開發自己的技術和產品,對競爭對手的情況研究很少,實質上有很多國際性的技術標準在糾紛發生前就有一些預警信號。其三,對專利文獻的分析不夠,在開展產品研究之前或者在研究的過程中沒有對相關專利進行分析。
而通信領域是一個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的產業,在通信領域中知識產權的問題尤為突出。目前跨國公司已經在我國申請了很多3G專利,如果對這種情況視而不見,則知識產權糾紛將會是阻礙我國3G發展的主要障礙。
3.沒有完善的遏制知識產權濫用的法律
知識產權制度設立的目的在于國家通過給予知識產權所有人享有排他性的權利,以鼓勵社會的發明和創造工作。知識產權制度的最終目的是通過保障對知識產權人的利益激勵機制,促進知識和信息的創新和廣泛傳播,促進科學文化進步與經濟發展。但知識產權人在行使專有權的同時,往往希望能將自己的權利進一步擴大,獲取更多的收益,于是知識產權的濫用就再所難免。
在3G領域中,美國高通公司在中國擁有1400多項專利,并使相關的標準成為移動通信的國際標準。對于中國提出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標準,美國高通公司宣稱,TD-SCDMA是一項基于CDMA的技術,CDMA正是高通研發出來的,因而高通擁有大唐電信TD-SCDMA標準的核心專利技術。高通試圖在3G正式投放市場、進入商用之前把大唐排擠出去,用自己的CDMA2000標準獲取壟斷利潤。
美國高通在3G領域所采取的“專利霸權”,不僅針對中國企業,而且也針對國際上其他的通信企業。2005年,美國博通、瑞典愛立信、日本NEC、芬蘭諾基亞、日本松下移動通信和美國德州儀器6家公司,以美國高通在3G基本專利方面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為由,向歐盟委員會提起了訴訟,要求歐盟委員會對此展開調查并予以制止。此外在美國,博通也以高通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為由向新澤西州聯邦地方法院提起了訴訟。
在國外的專利巨頭紛紛向我國舉起專利大棒和國際上對濫用知識產權的行為訴諸法律之時,在國內,我國的企業卻無應對之策,始終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這除了是因為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太少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在于中國的立法不完善。中國企業在競爭中遭受不公平對待時,不能有效地利用國內的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二、中國3G產業化中的知識產權問題對策研究
1.建立產業聯盟
針對我國通信企業的技術、資金等實力較弱,研發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科學技術發展滯后、科技人才短缺,通信創新單位自身沒有產業化能力,從而使創新成果與業界應用脫節,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率太低等現狀,我國在通信行業應當成立以企業為主、科研機構與院校等共同參與的技術聯盟。共同組織、聯合進行產品技術的研究、開發與專利產品的生產。企業之間應通過組建企業技術聯盟,共同進行技術攻關,共同生產專利產品,共享由知識產權所帶來的收益。
為推動3G的產業化進程,2002年10月國內的八家廠商大唐電信、深圳華為、中興、聯想、中國普天和CEC等自發成立了TD-SCDMA產業聯盟,至今產業聯盟已經達到了21家廠商,覆蓋了TD-SCDMA產業鏈從系統、芯片、終端到測試儀表的各個環節。通過組建產業聯盟,不僅可以使開發商在同一標準下進行產品的開發,以避免TD-SCDMA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不協調,縮短3G產業化進程。而且也可以促進聯盟內技術平臺的共享,節約研發資金,縮短研發周期。在不久前發布研發成功“全球首個CMOS TD-SCDMA射頻芯片”的鼎芯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就是TD-SCDMA產業聯盟中惟一的RF芯片成員,在芯片研發的過程中,CMOS TD-SCDMA射頻芯片的成功與聯盟內的其他芯片開發商例如基帶芯片開發商的協助和支持是分不開的。正是由于這種協作,從而使CMOSTD-SCDMA射頻芯片一經研發出來就可以接入國內所有的基帶芯片,在接口方面沒有任何問題。
2.建立中國的知識產權預警機制
面對中國通信企業的經費和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短缺,以及掌握的核心和基礎專利數量少的現狀,加大對3G技術的研發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課題。為了縮短技術研發的時間和避免國外的通信公司對我國的通信企業提出知識產權訴訟或設置知識產權壁壘和陷阱,我國有必要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
所謂知識產權預警機制主要是指相關政府部門、企業和科研單位要對各個領域專利申請情況了如指掌,從而在此基礎上研究知識產權發展策略。建立預警機制對于幫助政府、企業和科研單位隨時掌握競爭態勢、提前準備應對即將來臨的競爭威脅將帶來極大好處。一方面,國家可以合理地分配資源,有的放矢地使研究成果轉化為國內、國際專利,及時向有關部門、行業組織、企事業單位發出警示,避免發生涉外知識產權糾紛。另一方面,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可以為國內企業的有效投資和制訂發展方略提供依據,幫助國內企業預防知識產權糾紛,并能順利將自己的知識產權在海外“落戶”。
知識產權預警機制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才支持,因而要求每一個企業都建立起自己的知識產權預警機構是不現實的。我們有必要整合全國的資金和人才建立以國家知識產權局為核心的知識產權預警機構。主要負責兩個方面的工作:即政策預警和技術預警。所謂政策預警,就是要求知識產權預警機構在準確把握知識產權國際規則和主要貿易伙伴國法律政策變化等有關信息的基礎上,對可能設置知識產權壁壘的重要領域、危害程度等進行全面掌控,推動知識產權壁壘預警機制建設,提前應對知識產權壁壘威脅。從而當危機真正發生時能迅速做出反應、并進行有效的反擊。所謂技術預警,就是要求知識產權預警機構通過全面而嚴密的知識產權信息分析,幫助企業找到技術的空白點和技術的發展趨勢,發現已有的和潛在的競爭對手,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戰略參考,從而使企業以最小的投入獲得較大的收益。建立以行業技術領域為主、包含相關技術領域的知識產權數據庫和國內外的市場信息庫,并由專門人員(專家)對數據進行分析,一旦發現當地企業有侵權的征兆,及時發布警告,使企業能及早應對。
對于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其他國家早就有類似的做法。例如美國有專門的專利分析行業,日本特許廳每年把預算的10%左右用于專利文獻的深加工,韓國也在積極推進企業從事專利分析活動。
3.建立知識產權聯盟
考慮到知識產權申請工作和知識產權保護、運營、侵權訴訟的專業性和我國目前企業運營資金和知識產權人才的有限性,因而在3G產業化進程中應當集中3G產業鏈中的資金和人才設置3G產業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3G知識產權聯盟,該聯盟的主要的工作就是負責對聯盟內各企業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和國外申請專利,從而實現對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其次,由知識產權聯盟集中對企業現有的知識產權進行統一管理,負責對聯盟內企業的知識產權成果的轉化和應用進行運營,使知識產權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在技術的有效期內發揮其最大價值。第三,考慮到市場競爭的激烈和知識產權侵權現象的多樣化和嚴重化,僅靠權利人單個的力量維權已難以奏效,因此,聯合相關權利人組成行業知識產權聯盟,以團體的力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國外其他企業的侵權行為進行追究,以獲取賠償或知識產權許可費。在本企業侵犯其他企業知識產權時,知識產權聯盟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識產權與對方進行協商,達成相互許可,避免高額的侵權賠償,從而使得企業在知識產權競爭中避免處于不利地位,保證企業知識產權資源以一種最大化的方式運作,避免資源的浪費和“非正義”結果的出現。
4.盡快完善中國立法,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同時,打擊濫用專利權,阻礙產業發展的行為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缺乏專門的制裁知識產權濫用的《反壟斷法》,因而在面臨國外“知識霸權”時,我國企業無法自如應對,不僅如此,在對世界知識產權巨頭的壟斷市場行為進行打擊時,擁有廣大市場的中國并未為尋求知識產權保護的企業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例如:英特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筆記本芯片供應商,但是全球不能只有一家英特爾,現在AMD發展起來了。AMD在美國起訴英特爾,提出英特爾有與其他設備、軟件捆綁搭售的違法行為。AMD在日本等很多國家起訴英特爾的壟斷行為,惟有在中國沒有起訴,英特爾在中國的壟斷做法比在其他國家更加猖獗,為什么AMD沒有在中國起訴它?原因是中國沒有《反壟斷法》。針對這一立法缺陷,我國于2007年8月30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雖然該法還有很多不完善之處,但不可否認該法的實施將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3G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法制環境和法律保護。為了3G產業的順利進行,為了我國提出的TD-SCDMA標準在實施過程中不受發達國家知識產權巨頭的打壓,很有必要盡快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為我國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持。
參考文獻:
[1]左延鵲:核心專利缺失,我通信制造業命系自主研發[N].載《中國電子報》,2006-10-12.http://www.21our.com/readnews/1144/1144975.html
[2]杜小衛: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方案之我見[J].攀登(雙月刊),2006,(4):69~71
[3]安勇龍:彌補TD-SCDMA短板RF芯片國產化在即[N].中國電子報,2006-11-01.http://www.21our.com/readnews/1178/1178398.html
[4]陳榮唐永林嚴素梅:建立專利預警機制 減少知識產權糾紛[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6):168~169
[5]陶緒翔:論企業知識產權機構設置[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6,(2),19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