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新興的產業形態,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在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規模和程度,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或城市綜合競爭力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本文在對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內涵和提出意義進行概述的基礎上,分析了該產業在北京發展的現狀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北京打造文化創意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角度,提出了一些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北京 文化創意產業 研究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世界經濟進入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在全球迅速崛起。作為一個新型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科技和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是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程度和規模,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或城市綜合競爭力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中共北京市委九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北京2006年大力發展優勢產業,積極培育首都經濟新的增長點。要著力抓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使其成為首都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目前, 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即將舉行的2008年奧運會也給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寶貴的機遇,奧運經濟就是以創意為核心的文化產業, 是依托當代高科技為內容產業的實踐方式,同時它也是一種文化創意經濟的運營模式。
一、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及提出的重大意義
北京提出的文化創意產業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北京以進入小康時代人們的精神文化娛樂消費需求為基礎,以網絡等最新傳播方式為主導,以高科技技術手段為支撐,以經濟科技與文化藝術的全面結合為自身特征的跨行業跨部門跨領域重組或創建的新興產業。它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北京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是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文化創意產業在產業價值鏈中占據高端的地位,將有助于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同時北京具有占據研發和創新高地的優勢條件,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也是北京的必較優勢所在。二是有利于提高北京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提升北京城市等級,率先建成創新型城市。三是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改變北京現存的就業結構,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四是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能夠提供更豐富的文化產品,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五是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提供有力支持,充分利用和分享奧運會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
二、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
1.總體增長水平持續加快
近年來, 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速, 并逐步形成了若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根據調查,2006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造增加值812.1億元,同比增長15.9%,占當年全市GDP(7807.3億元)的10.3%;實現業務收入3614.8億元, 同比增長29.4%;共有從業人員89.5萬人,同比增長6.6%,占當年全市從業人員總數(920萬人)的9.73%;資產總額達6161億元, 同比增長19.9%,共實現利潤407.9億元。
2.部分行業增勢強勁
書刊出版業是目前北京文化創意產業中發展狀況最好的一個行業;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是其中比重最大的行業;演出業是其中最有特色的產業之一;設計服務、藝術品交易等行業比重雖然不高,但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帶動下,表現出巨大發展潛力;此外,會展業、動漫產業等門類也都取得了可喜成績。
3.戰略布局趨于合理
從空間上看, 一批特色產業聚集區正在逐步形成。目前北京初步形成北京數字娛樂示范基地、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中關村文化創意產業先導基地、東城區文化產業園、朝陽大山子藝術區、德勝園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等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今后北京將著力建設以下六大文化中心,分別是:全國文藝演出中心、全國影視節目制作和交易中心、全國出版發行和版權貿易中心、全國文化會展中心、全國動漫和互聯網游戲研發制作中心、全國古玩藝術品交易中心。同時,將以琉璃廠大街、南新華街為主體,建設琉璃廠文化產業園區;在王府井步行街、西單商業街等繁華街區設立藝術家展示區,建設京城百工坊,形成國內最大的工藝美術品研發生產基地;以地攤特色的潘家園舊貨市場為核心,建設包括北京古玩城等在內的潘家園文化產業園區。
三、進一步發展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北京作為全國的文化中心,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同時也應看到,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與全國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還不相稱,與國外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地區相比,差距仍然較大,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市場準入受限,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應逐步放寬文化產業市場準入限制。二是部分領域還處于產業化的起步階段。從目前發展狀況來看,設計和動漫這兩個領域還處于產業化的起步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三是自主知識產權匱乏,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競爭力較弱。四是文化體制改革相對滯后,文化產業結構有待于進一步的優化。五是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文化創意企業集團。
四、關于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建議
北京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創意資源豐富,具有鮮明文化特色;同時城市形象良好,國際聲譽卓越。因此具有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較強的優勢。從打造文化創意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戰略角度上思考, 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建設。
1.制定規劃、完善政策, 調動全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積極性
可以借鑒成功經驗并結合實際制定規劃,用規劃指導發展。積極落實國家相關法規和政策的同時,制定和完善北京市鼓勵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 諸如:風險投資援助、版權保護、研發稅負減免等。制定實施《北京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從放寬市場準入、鼓勵自主創新, 營造創意環境, 拓寬融資渠道等諸多方面, 進一步優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2.加快文化產業管理體制改革,激發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活力
必須明確政府主管部門的職責和功能,成立專門管理文化創意產業的部門,并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鼓勵非公有資本及海外資本進入文化創意產業;加強文化創意產業行業協會的建設;加快政企分開的過程,推進政府職能的轉變;整合現有資源,壯大綜合實力。
3.積極打造產業鏈條,促進上下游協同發展
應積極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完整的產業鏈條,特別要重視發展產業鏈中附加值較高的上游和下游——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諸多環節,促進上下游協同發展,努力形成具有自身優勢的產業鏈形態的產業集聚規劃和經營格局。
4.吸引外資及社會資本進入拓展文化產業的融資渠道,加強投入,營造環境
應進一步拓寬文化創意產業的投融資渠道,鼓勵投資主體多元化,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鼓勵創新;同時加強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
5.培養引進人才,增進交流,造就現代化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隊伍
文化創意產業是智力密集型產業,需要大批人才的支撐。應努力培養和大力引進創意產業人才,完善吸引高素質創意人才的各項政策,當前的重點是吸引一批海外從事創意產業的優秀人才,樹立新型人才觀。同時可依托北京豐富的高等院校資源建立創意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培養文化創意復合型人才。還可以在有條件的院校設立創意產業學院,教、學、研相結合;同時加強與海外研究機構與高校的合作交流,培養出既立足于本土同時又有國際視野的創意產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東華:中國最具活力城市精彩解讀[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2]蔣三庚王曉紅:文化創意產業研究[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3]張泉沈望舒:(2007)年北京文化發展報告文化創意與城市精神[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4]張京成: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06)[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5]厲無畏:創意產業———城市發展的新引擎[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
[6]盛壘:北京發展創意產業的戰略意義、比較優勢及其對應策略[M].北京.北京社會科學,2006
[7]陳少峰:北京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有戰略定位[J].前線, 2006( 3)
[8]吳軍:首都創意產業: 做強做大推動“走出去”[J].國際經濟合作, 200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