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的興衰。結合目前的國情和企業的實際,認真研究企業人力資源的類別、特征、影響,不僅有利于企業的發展,還能促進個體的自我價值的實現,有利于和諧社會主義的建設,同時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產生積極影響。
一、“生產型”和“創意型”人才的特點
生產型人才思維的出發點是生產設備,著眼點是人與機器的和諧關系。生產型人才從目前現有的生產設備出發,圍繞著安全生產、高效生產、優質生產這一目標,積極開展個人素質的大練兵。通過扎實的專業知識學習,操作人員熟悉了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功能;通過刻苦練習掌握了熟練的專業技能。創意型人才思維的出發點是生產產品,著眼點是生產什么樣的產品。創意型人才往往要借助發散性思維,獨辟蹊徑,發現已有產品的另類功能,或附加上其他功能,使產品具有新的價值。
創意型人才與生產型人才的思維有明顯的不同。創意型人才的思維是發散的,往往能把生活中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的某種聯系“遷移”到他的研究工作中,使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變成發明創造的“催生婆”。例如,阿基米德注意到浴盆的水溢出這一平常現象,然后通過科學研究發現了“浮力定律”;鄧祿普從澆花園的橡膠管聯想到自行車的輪胎,發明了充氣輪胎等等,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而生產型人才的思維是集中的,是線性的。
二、“生產型”和“創意型”人才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生產型人才對企業的影響表現在:(1)生產操作人員能夠熟練使用現有生產設備,使其生產能力達到設定的標準;(2)生產操作人員能夠精益求精,不斷改進或創新操作方法,充分挖掘出現有生產設備的潛在能力,使其生產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3)生產操作人員能夠及時維修發生故障的設備,減少因故障而造成的損失;能夠憑借豐富的生產經驗預見故障的發生,及時更換部件,避免故障發生;能夠針對故障進行缺點反思,提出新的設想,實驗新的部件,使原設備設計時固有的缺陷得以完善。例如青島港的全國勞動模范許振超堅持崗位學習,自學專業知識,苦練專業技能,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還帶出了一支本領過硬的隊伍。憑借過硬的本領,他和他的同事們創造了一個個奇跡。許振超敢于創新,根據生產的實際需要他提出新的操作方法,并通過刻苦練習變成“絕活”,例如“無聲響操作”、“一鉤準”、“一鉤凈”、“二次停鉤”、 “無故障運行” 等,實現了安全和高效生產的目標。 他們曾經創造出一年內兩次刷新世界集裝箱裝卸紀錄的奇跡。2003年4月27日夜,國際巨輪“地中海法米婭”輪駛入青島港,需裝卸3400個集裝箱。許振超帶領他的橋吊隊用時6小時27分鐘出色地完成了全部裝卸任務,創出了單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紀錄,被集團總裁常德傳當場命名為“振超效率”,五個月后許振超和他的橋吊隊又創出每小時單船381自然箱的裝卸效率,再次刷新了他們創的世界紀錄。許振超和他的橋吊隊憑借“過硬的技術、優質的工作、一流的效率”為青島港在國內和國際創造了新品牌、新形象,而品牌效應又產生了巨大力量,世界著名的航運公司慕名紛至沓來,與青島港合作開辟了眾多國際航線。2003年青島港完成423萬標準箱吞吐量,以絕對優勢超過日本所有港口,成為東北亞地區的樞紐港,同期,我國的集裝箱吞吐量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許振超成了一面閃光的旗幟,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知識就是力量”的信念。整個青島港以許振超為榜樣,轟轟烈烈地開展起“比學習、比技能”大練兵運動,所有的干部職工精神振奮,自覺學習、自覺提高,工作積極性空前提高。很多人也像許振超一樣不斷創新,練就絕活。許振超到底為青島港創造了多少價值,沒有人能夠計算出來。像許振超這樣優秀的“生產型”人才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沒有高素質的職工,再好的生產設備也不能發揮它的優勢。
創意型人才對企業的影響表現在:當企業產品的市場需求出現危機時,創意型人才通過思想創新創造出新的需求,為產品創造新的市場。創意型人才往往能在企業危難之際力挽狂瀾,通過意想不到的創意救企業出水火,使企業擺脫危機,走向繁榮發展之路。例如美國派克金筆曾經很暢銷,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風靡世界。后來匈牙利人拜羅兄弟發明了“原子筆”(即今天所說的圓珠筆),大受歡迎。派克筆的銷售受到了很大影響。派克公司為了打敗對手,降價銷售。由于成本居高不下,不抵廉價的“原子筆”的進攻,最終慘敗,公司宣布破產。原派克公司的職工馬克利出資買下公司。他總結經驗教訓,決定放棄與“原子筆”的廉價競爭,另辟蹊徑,把派克筆打造成“豪華”“高雅”“高貴”的珍貴之物,走高價之路。馬克利歷經周折使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指定派克金筆為她和王室的御用筆;20世紀80年代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在全世界矚目下由美國總統里根和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使用派克金筆簽署了《中導條約》。通過媒體的宣傳,世界各國的政要紛紛仿效,競相使用派克筆。
比較而言,創意型人才一般在戰略層面影響企業的興衰,生產型人才一般在戰術層面影響企業的興衰。
企業發展既會遭遇生產能力的競爭,也會遭遇危機關頭必須調頭的挑戰。這兩類人才都不可或缺。吸納和培養這兩類人才是企業在險象環生的競爭大潮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優秀的人才資源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長盛不衰的法寶。
三、高校的人才培養
高等院校為社會經濟建設培養人才,就必須清楚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從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這一國情出發,大力培養文化程度高、工作技能強的生產型人才,以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但是,我們也應注意到,企業有時單靠提高生產能力并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有時需要根據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大膽創新,設計新的奇特創意的產品,開拓新的發展道路。所以,高校在大力培養生產型人才的同時,也要研究創意型人才的培養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人才培養結構矛盾的問題,促進企業和高校雙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