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目前,在我國食鹽儲備制度中,既存在儲備品種結構錯位缺位的弊端,又存在儲備形態結構缺位單一的缺陷,亟需構筑科學合理的食鹽儲備結構,即創建多元化的儲備品種結構,構建立體化的儲備形態結構。
[關鍵詞] 食鹽儲備 品種結構 形態結構
一、食鹽儲備結構單薄
1.品種結構錯位缺位
國家儲備食鹽分為精制鹽、日曬細鹽和原鹽三個品種,既有產成品,又有半成品。從表面上看,這樣的儲備品種結構似乎很合理、很完善,其實不然。
在食鹽專營制度下,國家儲備的精制鹽和日曬細鹽都是加碘食鹽,屬于無機碘產品。而無機碘在高溫和光照條件下極易揮發,與未加碘食鹽相比較,加碘食鹽需要更高的儲存條件,并且輪換周期更短,因而其儲備成本更高。然而,目前我國儲備食鹽絕大部分為加碘食鹽,顯然缺乏合理性和科學性。
就國家儲備的原鹽而言,雖然原鹽儲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節約倉儲和輪換成本,但是,隨著現代制鹽工藝技術的進步和包裝技術水平的提升,只要具備正常的通風采光條件,未加碘食鹽基本不存在保質期的問題,因而其儲存和輪換的成本也較低。另外,兩相比較,將原鹽和未加碘食鹽作為碘鹽的主要原料加工為最終產品,前者的生產周期更長、加工成本更高。顯而易見,從成本和應急效應的視角來看,未加碘食鹽具備原鹽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因此,國家食鹽儲備品種結構,不僅存在儲備品種錯位的缺陷,更有未加碘食鹽儲備缺位的弊端。
2.形態結構缺位單一
長期以來,我國食鹽儲備形態結構單一,僅僅局限于加碘食鹽和原鹽的實物形態儲備。
其實,食鹽儲備既可以有形儲備,又可以無形儲備;既可以實物形態儲備,也可以貨幣形態儲備;既可以倉庫儲備,也可以市場儲備。
與其他形態儲備相比較,從應急效果來看,實物形態儲備更能快速地應對各種意外事件和滿足宏觀調控的需要,具有更好的社會效應;但從成本的視角來看,實物形態儲備則存在經濟效益更低之弊端。
所以,就經濟和社會的綜合效益而言,我國食鹽儲備形態結構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多種潛在儲備資源處于閑置浪費狀態,有效形態儲備嚴重缺位,儲備形態結構單一。
二、構筑科學合理的食鹽儲備結構
1.創建多元化的儲備品種結構
最佳的戰略物資儲備品種結構,應該是以產成品為主、以半成品為輔的多元化儲備結構。為了實現鹽品資源的最優配置和最充分利用,一方面,應該及時調整我國目前的食鹽儲備品種結構,以未加碘食鹽儲備來替代原鹽儲備;另一方面,應盡快完善儲備品種的數量比例,適當降低加碘食鹽的比重,相應提高未加碘食鹽的權重。根據目前食鹽加碘的加工技術和生產效率,不妨將二者的儲備數量比例確定為7:3。
由于我國鹽資源分布不均和地區生產能力差別較大,在食鹽儲備品種的實際優化和選擇中,應針對產區和銷區不同的倉儲條件來決定各儲備倉庫的儲備品種和儲備數量比例。
食鹽純銷區的國家儲備倉庫,由于缺乏必備的加碘生產條件,不可能存儲未加碘食鹽,只能儲備大包裝的加碘食鹽。而位于食鹽生產基地的國家儲備中心,在保證儲存足量加碘食鹽的前提下,為彌補加碘食鹽較高儲備成本的缺陷,應適量儲備未加碘食鹽。這樣,如果庫存加碘食鹽不能滿足國家宏觀調控需要與突發自然災害和公共事件的應急需求,就可以利用當地制鹽企業的食鹽加碘設備,將這些未加碘食鹽迅速加工成碘鹽,確保合格碘鹽安全供給和價格穩定,從而保障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安定。
2.構建立體化的儲備形態結構
我們應基于食鹽自身的屬性和特點,在諸多儲備形態資源中進行優化選擇,創新儲備形態。在儲備食鹽實物的同時,也應儲備食鹽的生產能力;在儲備食鹽現貨的同時,也應儲備食鹽期貨。
隨著食鹽生產和包裝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大型制鹽企業的生產設備現代化程度愈來愈高,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日益提升,這為儲備“無形食鹽”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使我國儲備食鹽生產能力成為可能。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國家食鹽儲備中心應著重布局于交通運輸條件優越的大型生產基地,充分利用其綜合優勢資源,以較低的生產成本和儲備費用,應對各種重大自然災害和意外事件及市場異常波動,以食鹽的有形儲備和無形儲備,及時向市場提供合格碘鹽。
期貨儲備的缺位,是我國戰略物資儲備的一個重大缺陷。將期貨儲備引入我國食鹽儲備,不僅能有效地延伸現貨儲備,相機“推陳儲新”,擇機簽定期貨和約,以貨幣儲備補充實物儲備,變靜態儲備為動態儲備,降低儲備費用,節約專項儲備資金,而且還能適度引導現在和將來的食鹽生產,避免未來食鹽市場放開后制鹽企業產能盲目擴張,防止鹽業市場無序或過度競爭。
從創建食鹽期貨的角度出發,應該改革食鹽專營制度,突破其體制性障礙,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氛圍,打造多元化的市場主體,逐步形成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價格機制,進而盡快建立食鹽期貨市場,以期貨儲備來補充現貨儲備。
惟其如此,才能創新多層次的食鹽儲備形態,逐漸構建起以實物儲備為主體、以生產能力儲備為補充和以期貨儲備為延伸的動態化、立體化的食鹽儲備形態體系。
參考文獻:
[1]陳曉明:浙江啟用首個食鹽儲備中心[J].新華網,2004~08~23
[2]劉賽英:宏觀物流——國家戰略物資儲備[J].中國道路運輸網,2005年12月27日
[3]路勝:戰略物資儲備輪換更新機制初探[J].物流技術,2007年第4期,第111頁
[4]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我國21世紀初期的重要商品儲備體系[J].經濟研究參考,2002年第12期,第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