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工程”助推新農村建設
近年來,長葛市大周鎮以計生協會為平臺,以計生協會員為主力,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總體目標,積極構建“四大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是開展新型生育文化宣傳,實施“文化素質工程”。他們堅持把新型生育文化建設融入新農村建設中,與創建和諧村鎮相結合,積極建設人口文化大院、生育文化廣場和生育文化長廊,先后投資200余萬元,建成標準文化大院13個、生育文化廣場6個、生育文化長廊10個,使農村人口文化陣地真正成為改善村容村貌、豐富群眾生活的推動劑。
二是開展科技知識培訓,實施“少生快富工程”。鎮村計生協以深化新家庭計劃活動為主線,與農村生產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一手抓人口計生知識普及,一手抓農業科技知識培訓,聘請計生、衛生、農業、林業、科技等部門專業技術人員,向廣大群眾宣傳計生、衛生知識,傳授養殖、林果栽培及廚藝、縫紉等技術,受益群眾達8000多人。
三是實行計生村民自治,實施“維權工程”。鎮計生協進一步明確基層協會參與村民自治的具體任務、參與內容和主要目標等,組織會員參與計生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活動。為此,全鎮統一了政務公開內容,生育政策、獎勵政策、免費服務項目、辦事程序等全部按規范上墻公布,建立完善了民主議事、民主評議、民主監督和協會工作等制度。如今,村計生協在村級事務管理中,根據《村民自治章程》規定,都能積極參與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四是開展“生育關懷行動”,實施“民心工程”。今年以來,鎮計生協聯合鎮中心衛生院開展B超、婦科、乳腺檢查等免費服務8次,近2000育齡群眾受益。鎮計生協還開展了“我為貧困母親獻愛心”和為雙女戶和獨女戶發放“愛心卡”、“捐一元錢,獻一片愛心”等活動,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幫助困難群眾。 (王義平)
種糧大戶的心聲
“鄉親們,本周的天氣以多云為主,沒有有效降雨,希望大家抓住當前小麥返青拔節的關鍵時期,不等不靠,抗旱澆麥保豐收……”2月13日晚上,商水縣袁老鄉二府村人口文化大院里,村計生協會長蘇五中正通過廣播向群眾預報氣象信息。蘇五中是商水縣袁老鄉有名的種糧大戶,他承包了村里的300畝土地,年純收入18萬元。
采訪中,老蘇開心地說,年前他家的麥田就澆了一遍水,現在正澆第二遍,估計畝產千斤不成問題。采訪期間,麥田里的七八個水泵正在作業,十來個人跑來跑去,忙個不停,一股股清泉滋潤著干渴的麥田。“這些工人一天給多少錢?”筆者好奇地問。老蘇聽了,哈哈笑了起來:“他們都是我們村的計生貧困戶,有的沒有抗旱機械,有的勞力少,有的家境困難缺少資金。不久前,我們便成立了一個互助組,他們出力幫我澆麥,我出錢、出機械幫他們抗旱,一舉兩得嘛!”
“有的農民認為種地沒賺頭,抗旱花銷大,不值得,你抗旱的勁頭怎么這么足?”筆者問道。
“我這300畝地新打了8眼簡易井,縣里、鄉里每眼井給各補100元,個人只拿60元,僅此一項,我便省下800元。還有,買一套抗旱機械國家補助200元,個人只拿300元,就連柴油國家每升還給予0.3元的補貼呢。仔細一算,抗旱基本上不花多少錢。”老蘇撿起一根小棍,在地上比畫著給筆者算起了經濟賬。
老蘇越說越激動,他從口袋里拿出一份《人民日報》對筆者說:“中央一號文件第六次鎖定‘三農’,其中規定要進一步增加農業農村投入、增加農業補貼、保持農產品價格穩定等,俺農民心里像吃了一顆定心丸?!?/p>
采訪結束時,老蘇感慨地說:“汶川大地震都震不垮咱中國人民,這點旱災算什么?只要咱們堅定信心,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
(文/劉飛袁衛華)
長垣縣為農民工就業送“春風”
為有效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春節過后,長垣縣勞動局、人口計生委、計生協會聯合舉辦“農民工春風行動”招工見面會,積極為招工單位和農民朋友牽線搭橋。
為確保行動取得實效,除及時向農民工提供就業信息外,他們還積極組織計生協會員和協會志愿者深入鄉、鎮,幫助農民工到當地企業應聘。此外,各民營企業計生協會也積極協調用工單位,優先錄用計生家庭農民工,并隨行開展了為農民工維權服務活動,接受農民工的法律咨詢。(鄭虎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