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縣逍遙鎮辦種植講座引領群眾致富
“去年俺種了4畝大蔥賣8000塊錢,收入比往年好多了。這多虧了俺在蔬菜種植講座上學的新知識。”連日來,西華縣逍遙鎮大杜莊村村民杜連德逢人就喜笑顏開地說。這只是該鎮依托村文化大院和人口學校開辦蔬菜種植講座,引領群眾致富的一個縮影。目前,該鎮已發展蔬菜種植專業村9個,種植面積達1.8萬畝,其中優質無公害大蔥種植面積1.2萬畝、反季節蔬菜大棚和小弓棚面積2000畝、季節性蔬菜4000畝。
近年來,西華縣逍遙鎮堅持以增加人民群眾收入為出發點,以當地群眾的種植習慣為切入點,充分利用村文化大院和人口學校,定期邀請縣農業局蔬菜種植專家開辦技術講座,組織群眾學習蔬菜種植方面的日常管理、技術要領、病蟲害防治等知識。據了解,截至目前,該鎮共舉辦蔬菜講座26期,受教育群眾達8000多人次,種植蔬菜后,人均可增加收入1600余元。(胡永濤 閆富友)
商水縣:貼心計生協澆開百姓致富花
近年來,在商水縣各級計生協會的大力支持下,該縣千余戶計生家庭通過開展養殖業、種植業和加工業項目,很快走上了致富路。
舒莊鄉大朱莊村210戶計生家庭在免費培訓、免費提供場地、免費防疫、免費建沼氣池和訂單銷售生豬等優惠政策下積極發展生豬生產,幾年來,該村共建養豬場210個,年出欄生豬1.5萬頭,戶均年養豬收入7萬多元,成為當地有名的養豬專業村。
東城辦事處付莊行政村300個計生家庭在村計生協幫助下發展蛋雞生產,兩年來,全村計生戶創辦的養雞場規模在2000只以上的50個,500只以上的200多個。戶均年養雞收入1萬多元,有50名育齡婦女被辦事處評為“少生快富標兵”。
白寺鎮岳莊村200戶計生家庭靠加工豆制品走上致富路。他們加工的豆腐、豆腐卷、豆腐干、臭豆腐在縣城和當地農村銷售,加工的腐竹銷往周口、駐馬店、漯河等城市,深受消費者歡迎。
姚集鄉的很多育齡婦女,通過鄉計生協專業培訓后跑遍全國各地收購頭發,然后帶回本鄉皮毛市場銷售,人人發了“發”財。此外,該鄉周莊行政村300個計生家庭幾年來在鄉、村計生協的幫助下建起268個日光溫室生產蔬菜。最近,該村計生戶在鄉計生協幫助下又新建了150個日光溫室生產食用菌,全村300個計生戶實現戶戶有日光溫室,戶均年收入4萬多元,成為享譽豫東的日光溫室蔬菜生產專業村。
化河鄉南馬莊村的300戶群眾在村計生協提供免費技術培訓、統一供應蔗種的優惠條件下,家家發展甘蔗生產,戶均種植面積2畝以上,全村種植面積達到600多畝,戶均年種甘蔗收入近2萬元。(喬連軍)
以花為媒巧致富
棚外寒氣逼人,棚內卻溫暖如春,鮮花盛開。近日,宜陽縣尋村鎮黃窯村村民李建生站在自己的花棚里,高興地說:“從2008年6月份養花到現在,我已賣花收入1萬多元!”
別看他現在這么高興,可就在半年前,他還死活不愿養花。2008年年初,黃窯村計生協在縣鄉計生部門的協調下,通過外出考察和市場調查,確定將花卉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并累計投資5萬元引進花苗,無償提供給村民,還從鄭州聘請一名技術專家指導養花。
可優惠的條件一開始并沒有吸引多少人。他們普遍擔心:這花好不好養?投資大不大?花兒賣給誰?為了打消村民的顧慮,村干部決定以計生協會員為突破口,動員幾位頭腦靈活的會員嘗試利用大棚養花。此外,村里還專門派人去洛陽等幾個周邊城市做了市場調查,并和幾家花店簽訂了供貨合同。在這種情況下,李建生首先動心了,他想:試試吧,不行了還種菜,反正自己不用投資。
2008年 5月底,在收完了最后一茬黃瓜后,李建生在自家的大棚里栽上了花苗。正如技術員所說,養花跟種莊稼一樣,不需要太高深的技術,只要按時澆水、施肥、打藥就可以,而效益卻遠高于種菜。一個多月后,他的第一茬花兒上市后,立即被花店全部上門收購,一次就賣了500多元。
李建生的成功帶動了其他村民的積極性。目前,該村已有20多位農戶栽植各類花苗1.6萬株,預計今年年底前可實現產值10萬元。 (趙越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