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將成熟女性每月定期的少量陰道流血叫月經,也有人稱之為“好朋友”。但,月經外的不規則陰道流血,卻往往被誤認為是單純的月經不調。面對激烈的競爭,白領麗人快節奏的生活使她們無暇顧及自己身體的健康,甚至直到病情惡化發生子宮癌、惡性腫瘤、卵巢癌、子宮內膜癌時,她們才會到醫院檢查治療,這時往往錯過了治療的良機而造成無可追悔的后果。近年的臨床資料表明,門診越來越多的就診病號以“陰道出血”為最常見主訴之一,且有逐漸增多的趨勢。所以,很有必要提醒廣大女性朋友引起足夠的重視。
孕期流血
小雅是某公司白領,結婚半年后,發現月經不來了,而且早晨出現惡心、嘔吐癥狀,她欣喜萬分地去檢查,果真懷孕了。但,因為公司連續加班兩天,疲憊不堪的她下班后在樓梯口摔了一下,當時有少量流血出現,但沒覺得不適,就沒放在心上。結果,下半夜她忽感腹部疼痛,而且越來越強烈,趕緊撥打“120”入院,經檢查才知道她已流產了。醫生說如果及時用藥治療,可能會保住,小雅和家人都后悔莫及。因為小雅今年32歲了,已屬高齡產婦,下次懷孕還不知道是什么時候。
孕期流血,臨床最常見的為早期流產和后期的先兆早產。孕早期有宮外孕、葡萄胎,孕晚期陰道流血常見有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還有陰道或宮頸的損傷。宮外孕是比較兇險的疾病,它往往起病快,病情嚴重。
子宮肌瘤引起的出血
34歲的張儀是一家公司的財務主管,兒子今年5歲了。最近兩個月來,她精神萎靡、臉色蒼白,看上去很疲憊。同事問她原因,她說是最近肚子發脹、月經淋漓不斷。同事催她去醫院,她搖頭,說這是月經不調、沒什么大礙。直到有一天忽然暈倒在辦公室里,大家慌忙把她抬到車上送往醫院。經檢查,她被確診為子宮肌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幸虧及時輸血、止血后動了手術才恢復健康。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見于30~50歲婦女,發生率占20%~25%。其臨床表現為:月經改變為最常見癥狀,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陰道出血等,自覺腹部脹,下腹部能摸到包塊,腰酸背痛。主要為下腹墜脹,且經期加重。長期月經過多,導致繼發性貧血,嚴重時全身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應早發現早治療,一般采取藥物和手術治療。
炎癥性出血
王姍屬于事業型的女強人,33歲就當上了總經理助理,在商場上與男士一樣,工作起來就拼命,所以經常看到她的身影匆忙出現在大小會議和機場上。就是這樣一個女強人,卻被陰道流血折磨著,時常感到心慌、氣短,腰酸背痛。開始時她以為是身體弱、月經不調,就吃了些女性補養品,但效果還是不好,想上醫院又苦于沒有時間,就一直拖著。后來,遇到一個當醫生的同學,在同學的陪同下去醫院檢查,才發現那些不適只是外陰陰道炎引起的。經過積極用藥很快好了,王姍為此直后悔:“要是早治療就不會受那些痛苦了!”
炎癥性出血,多出現血性白帶或黃帶夾血,多為生殖道炎癥所致,如滴蟲性陰道炎、霉菌性陰道炎、梅毒、淋病性陰道炎、外陰陰道炎、陰道潰瘍、老年性陰道炎等,均可出現上述情況。宮頸糜爛、息肉、外翻,以及宮頸的急慢性炎癥,也常出現陰道出血的情況。
性生活后出血
曉玲結婚兩年,丈夫長期駐外地辦事處,國慶節放假,夫妻二人終于團聚了。小別勝新婚,兩人激情過后,曉玲發現自己有少量的陰道出血,而后幾天內仍然出現這種情況,且伴有疼痛。曉玲聽說性生活過后出血有子宮頸癌變的可能,就懷疑自己得了絕癥,情緒很悲觀。在丈夫的督促下,她到醫院檢查,僅僅是陰道壁裂傷。經過陰道縫合及藥物治療,很快痊愈。
此種情況常見于新婚、哺乳期、陰道發育不良等。像曉玲出現的流血,是因為女性陰道組織脆弱,若性交時動作粗暴,可使處女膜、陰道后穹隆破傷出血,一般出血不多,可自行愈合。但,亦有大出血不止而危及生命者。宮頸乳頭糜爛、腺瘤樣息肉、外陰靜脈曲張等病人,在性交時較易出血。所以,夫妻性生活時要注意,男方應多體貼女方。
以上為女性陰道流血的多種原因,希望女性朋友尤其是職場女性引起足夠的重視,本著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提前防患于未然,把各種癌變消滅在萌芽狀態,使職場女性永遠擁有健康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