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據詞典解釋,不摻雜其他成分的;無摻和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異質物質的;真正體現了事物的本質的。純粹的事物動人心,純粹的感情最摯真,純粹的人是最可愛的人。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毛主席高度贊揚他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一首歌叫《純粹》:“虔誠的目光,只追逐太陽,躍動閃亮的光輝。用執拗的名字,訴說堅持,一生只要這純粹。”人人喜愛純粹,卻很難做到純粹。
純粹是一種堅守,玉碎而不改其白,竹焚而不毀其節,松柏寒暖而不變其綠,純粹里面有堅守。是即是,非是非,沒有曖昧不分;黑是黑,白是白,即使黑加白也不讓它變成灰。人之初,本純粹,長大成人,知識多了,閱歷廣了,有的更純粹了,有的卻圓滑混沌了,其中關鍵在能否堅守。人有欲望,世有誘惑;人有缺陷,世有坎坷。堅守自己,堅守靈魂,那才是一個人的純粹所在。堅守在人的內心深處,起著神于內形于外的作用。堅守良心,問心無愧;堅守誠實,信譽無價;堅守職責,兢兢業業。
純粹是一種境界,就像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純粹的極致也不容許一絲雜質。堅守在其堅,堅定,海可枯,石可爛,一生的信念不變,風雨不飄搖,歧路不錯轍;堅持,逆不變其節,順不墮其志,功不傲其氣,一如既往,一路前行;堅韌,于顛簸中把定航向,在眼熱心癢時持定心神,“潔自污出,明從晦生”,便有境界的提升。一些人失范失節失足,原因不是別的,就是缺乏堅守,被“拉下水”,是因為心旌搖動,一拍即合;陷于“自誅陣”,是因為“眼里識得破,肚里忍不過”。《菜根譚》上說:“心無染者,欲境是仙境;心有系惡,樂境成苦海。”堅守不住,純粹不了,或隨波逐流,或見異思遷,或染神亂態,沒了真正的自我,也就沒了真正的人生。
純粹是一種提煉。“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眾白也。”(呂氏春秋《用眾篇》)是廣采博取的提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是刻苦不懈的提煉;開蚌取珠,沙里澄金,是深入細致的提煉。人世復雜,人性復雜,無提煉、修煉,難得純粹。學貫中西的季羨林請辭頭頂上的“大師”、“泰斗”、“國寶”三頂桂冠,非是謙虛作態,而要的是“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他以為人樸厚而為人稱道,著名學者謝冕說:“他是那樣的普通,普通得無法和周圍的人加以區分。他如同一滴最平凡的水珠,無聲地消融在大江大河的激流之中;他如同一粒最平凡的泥土,加入了無比渾厚的黃土地的渾重之中。”“他是極為單純的,單純到不染毫纖的自然”,“從他那樸素、平淡和普通中感受到那種崇高人格的震撼力”。經歷近一個世紀的風雨滄桑,經歷漫漫人生的跌宕起伏,國學大師文懷沙寫下了最得意的最短的文章——《文子三十三字箴言》,正文3個字,即:“正清和”;注解30字,即:“孔子尚正氣,老子尚清氣,釋迦尚和氣。東方大道其在貫通并弘揚其三氣也。”純粹不是低級淺薄,而是厚積薄發的厚樸;純粹不是童稚無知,而是摒棄機巧、返璞歸真的本真;純粹是深刻的簡單,是豪華落盡的真淳,是修煉悟透的人生至境。
純粹是一種專注。心無旁騖,全神貫注,誘不動,惑不倒,擊不夸,純粹在其中。“專注是金”,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說:“成功的奧妙在于你將所有精力、所有思想以及所有資金集中投入到你所從事的一件事情中去。”美國成功學勵志專家拿破侖#8226;希爾把專注喻為人生成功的“神奇之鑰”。滴水穿石,鉆木取火,關鍵在一個點,一股勁。蜜蜂匆忙來去釀甜蜜,蝴蝶翻飛空往返。專入沉酣是佳境,一心傾注見精神。“寧要精品一張,不要粗作三千”。工筆畫大師徐啟雄對作品要求幾近苛嚴。他有兩方印章,一枚是“精琢”,一枚是“不敢馬虎”。“精琢”和“不敢馬虎”使他的作品“無一幅不精品”。“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總想門門精通,事事展身手,頭頂三四個職務或者身兼五六個身份,同時涉獵幾個領域干幾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雜亂無章,心無定所,轟轟烈烈一場亂忙,最后往往也所獲有限甚至導致身心崩潰。倒不如自知、自制,心無旁騖,一生只挖一口井,直到清泉涌出,源源不斷。舍棄花朵的美麗,便有果實的豐碩;舍棄多余的累贅,成就的是純粹的完美。
王蒙有三枚閑章:無為而治、逍遙、不設防。他說:“不設防的核心一是光明坦蕩,二是不怕暴露自己的弱點。”“意味著清醒更意味著自信,意味著活潑更意味著真誠。缺點就缺點,弱點就弱點,不想唬人,不想騙人,親切待人,因誠得誠。不為自己的形象而操心,不為別人的風言風語而氣怒,不動不動就拉出自己來,往自己臉上貼金。自吹自擂,自哀自嘆,自急自鬧,都是一無所長毫無自信的結果,都實在讓人笑話。”由此可以這樣說,一個“心隨朗月高,志與秋霜潔”的人,就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虛懷若谷、寵辱不驚的人,就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權知輕重、度知長短的人,就是一個純粹的人。這些“人”之成,無有他途,只有修煉。
(編輯 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