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是勤懇、任勞任怨的象征,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為民之心永遠活在人民心中;馬,是奮發、勇往直前的象征,具有龍馬精神,方能馬到成功。
因此,我們應——當牛作馬。
當牛,要像老黃牛一樣的務實肯干,而不是馬大哈一般稀里糊涂、馬馬虎虎;作馬,要有識途老馬的智慧與觀察力,而不是遇事一味蠻施牛勁。
當牛,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而不是馬屁精的狡氣;作馬,要有天馬行空般的豪氣,而不是牛氣沖天的橫氣。
當牛,要有牛角掛書的勤奮刻苦,而不是盤馬彎弓,裝模作樣,虛夸輕浮;作馬,要有“匹馬戎梁州”的豪情壯志,而不是老馬戀棧似的小男子氣。
當牛,要有搏擊牛虻的胸懷和雄心,而不是土牛木馬般的脆弱與呆板;作馬,要有老馬嘶風般的斗志和氣概,而不是馬牛襟裾般的無賴與歹毒。
當牛,在牛蹄之涔中也要開足馬力不泄氣;作馬,就是馬革裹尸也還要與牛鬼蛇神纏斗。
當牛,在牛驥共牢中摒棄平庸,即便成牛蹄之魚,也不輕作放棄;作馬,在寶馬香車里不忘奮斗,而不是馬齒徒增。
我們不能有盲人瞎馬的愚昧,不能有牛頭不對馬嘴的無知,不能有老牛破車的遲鈍,也不能有瘦馬不畏鞭捶的頑固。
這樣,我們才能——當牛作馬。
“割雞焉用牛刀”這是一種自信;一馬當先,這是一種奮勇。
汗牛充棟,這是一種博識與進取;老驥伏櫪,這是一種壯志與豪邁。
牛餼退敵,這是一種睿智:秣馬厲兵,這是一種卓識。
牛衣對泣,這是一種難得的相守;“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這是一種可貴的誠信。
當牛,就應擁有這類品質;作馬,就不能丟棄這些情操。
如此,我們就能——當好牛作好馬。
能夠當好牛作好馬,社會生活中,即便我們是牛溲馬勃,也會不乏牛飲的豪興;能夠作好馬當好牛,人生路上,即便偶會馬失前蹄,那我們的一生終究不會馬翻人仰。
(編輯 思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