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癌寶寶”到“設計寶寶”
植入前基因診斷技術的普及,以及越來越多的基因謎團被破解,或許不久后,人們在技術上就可以選擇和設計寶寶的性別、智商、身高和容貌
最近,一個在英國剛出生的女嬰備受關注。這個寶寶在胚胎階段就接受基因篩檢,從而免患家族遺傳性乳腺癌,英國媒體稱其為“無癌寶寶”(cancer-free baby)。

“無癌寶寶”的父親家族有多位女性親屬患上乳腺癌,“無癌寶寶”的母親擔心生下的孩子將來也會罹患乳腺癌,因此決定尋求“植入前基因診斷”(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技術的幫助。植入前基因診斷是在完成試管嬰兒的過程中進行。醫(yī)生先將卵子與精子分別從這對夫婦體內取出,進行體外授精,形成受精卵。當受精卵生長成為由8個細胞組成的早期胚胎時,從每個胚胎中取出1個細胞,分別進行分子遺傳學的檢測。醫(yī)生檢測了11個胚胎,發(fā)現(xiàn)其中有6個胚胎的BRCA1基因發(fā)生突變。再挑選了2個攜帶BRCA1健康基因的胚胎,植入母親的子宮內受孕,其中一個胚胎發(fā)育良好,最終生出健康的“無癌寶寶”。
這并非新技術了。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科學家們就發(fā)現(xiàn)BRCA1基因和其姊妹基因BRCA2與乳腺癌高度相關,攜帶BRCA1/2突變基因的女性患上乳腺癌的幾率比正常人高7倍多,并伴有家族遺傳史。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88%的BRCA1/2突變基因攜帶者極度擔憂會將突變遺傳給自己的孩子。而植入前基因診斷則使攜帶者們有更多機會生育基因健康的孩子,讓他們的孩子免于未來罹患乳腺癌的恐懼和痛苦,比如那位“無癌寶寶”。
不過,植入前基因診斷也只是消除了“無癌寶寶”今后罹患乳腺癌的高風險,卻并不能保證她今后100%就不會得乳腺癌或者其他癌癥。英國每年有44000個乳腺癌患者,其中只有5%~10%是由基因突變或者缺陷引起的。也就是說,90%以上的乳腺癌患者并沒有攜帶致病基因,而是其他因素導致。因為誘發(fā)癌癥的因素復雜多樣,基因突變、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方式、環(huán)境污染、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導致癌癥的發(fā)生。
上世紀80年代末,科學家們改進分子遺傳學技術——多聚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能檢測單個細胞的基因。在試管嬰兒過程中,體外培養(yǎng)的早期胚胎細胞數(shù)只有4~8個細胞,進行基因檢測非常困難,而單細胞基因檢測技術則為植入前基因診斷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1992年,植入前基因診斷首次應用于篩檢囊腫纖維化致病基因,攜帶突變基因的夫婦生下一個基因正常的健康女嬰。到目前,已有將近20種遺傳性疾病的致病基因被用于植入前基因診斷,包括脊髓小腦萎縮癥、杜氏肌營養(yǎng)不良癥、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癥、亨廷頓舞蹈癥等。
“無癌寶寶”再次引起關注,是因為以往植入前基因診斷篩查的都是100%確定能導致嚴重遺傳疾病的基因,而這次篩查的BRCA1基因只是與乳腺癌高度相關,卻不會百分之百地導致乳腺癌發(fā)生。“無癌寶寶”的誕生也標志著植入前基因診斷的應用范圍再次拓寬,從此向癌癥相關基因篩檢打開大門。
也有一些倫理學家擔心,如果植入前基因診斷應用于非疾病基因的篩選,一些父母可以按照他們的意愿來選擇和設計寶寶的非疾病相關特性,比如性別、智商、身高、容貌等等,從而打造出“設計寶寶”(designer baby)。事實上,植入前基因診斷在某些國家已用于性別篩選。1990年,第一個由植入前基因診斷技術篩檢而出生的男嬰,就是進行了Y染色體的篩選。美國現(xiàn)有提供植入前基因診斷的診所中,有42%的診所提供胚胎性別篩選服務,平均每11個做植入前基因診斷的胚胎中就有1個是做性別篩選。
然而,目前關于智商、身高、容貌等特性與基因的明確關系尚不清楚,也沒有相關基因可用于植入前基因診斷。不過,現(xiàn)代分子遺傳學與醫(yī)學的發(fā)展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基因謎團也將被破譯;或許在今后的某一天,某些父母真的能通過植入前基因診斷來選擇和設計寶寶的頭發(fā)顏色、眼睛大小、個子高矮、身材胖瘦、智商高低等等。至于“設計寶寶”是否違背人權和倫理,則是宗教學和倫理學等領域要思考和爭論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