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海鷗。拱橋水巷輕舟。碧波清風古樓。貢多拉上,老夫醉在瀛洲。
我模仿馬致遠老先生的小令《天凈沙·秋思》格式,反其意拼湊了一些詞語,想歸納一下威尼斯的景象和游覽威尼斯的感覺。我對詩詞格律無知,所以不敢把它稱為小令,請接受我把它作為一段話吧。
威尼斯的景象與《秋思》的意境截然不同。這里沒有悲涼,沒有頹喪,沒有愁思,沒有失意,沒有落魄。和平鴿和海鷗替代了昏鴉,教堂和鐘樓替代了枯藤老樹。有的只是陽光下盡情享受生活的歡樂氣氛。
時值初秋,威尼斯雨季已過,陽光明媚,不冷不熱。漫步水城的街市,或乘舟泛游海市的水巷,真有置身于蓬萊仙境的韻味。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華夏的神仙居地多在遠離塵囂的山上,即使海上的蓬萊也仍然是一座山。這里沒有山,盡是水。威尼斯人的鼻祖顯然是智慧過人,選擇了亞得里亞海邊的這一隅水域建造他們獨特的家園,與歐洲大陸不離不即,既有希臘羅馬文明的承襲,又有自己海洋文化的創樹,不得不令人稱羨。
威尼斯與眾不同。她有藍天,有白云,但藍天白云下不是騎著馬兒跑,不是無邊的草原,不是連亙的山巒,而是外圍的遠洋海輪和市內的貢多拉。威尼斯河道縱橫,180條水路把島與島分割開來又把它們聯系在一起。這里沒有路面通衢(thoroughfare),只有一條呈S型的大運河,河上行駛著各類船只,最多也最具特色的是貢多拉(gondola)。這種月牙形的黑色小船是最普通的代步工具。長約11米,寬有1米多,兩頭翹起,由一個艄公劃船,行駛在市內和周邊水面。主河干道上,乘客可以在站點碼頭上下,猶如乘坐公共汽車。也可穿梭在窄如胡同的支渠巷道中,真可謂有水就有貢多拉,無處不到。你有急事,或前往公交路線以外的地方,可像打的一樣,叫上一艘貢多拉。這樣的好水,這樣的好船,這樣四通八達的渠道,自然就無需別的交通工具。除了城市的西北角有鐵路和公路通過長堤與大陸連接外,威尼斯市內沒有汽車,沒有紅綠燈,沒有汽油味,沒有交通事故。
威尼斯與眾不同。她的大街小巷是藍色的海水。水不深,平均1.5米,沒有被現代工業污染,沒有漂浮的垃圾,沒有馬路的灰塵,沒有我們常看到的污泥濁水。坐在貢多拉上,看著這湛藍的水,我用手沾了一點嘗嘗。嗯,是海水,有咸味。有水有人家,自然就有橋梁。威尼斯也被稱作橋鄉,她的三百多座橋造型多樣,大部分是石拱橋。橋的中間凸起,有階梯上下,顯然是為步行而設計,不容車輛通行。有的橋臨河架在兩棟樓房之間。最著名的應是嘆息橋了。它的一端是總督府,另一端是監獄。在總督府終審后的死囚經過這座橋被押送死牢。橋是封閉式的拱廊,只有臨海的一側開有兩扇小窗。據說,死囚走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歷程時,往往都會在窗前駐足片刻,看一眼外面的世界,看一眼來送別的家人和朋友。百感交集,然后長嘆一聲與人世訣別。這座橋因之而得名。徐志摩早年訪問威尼斯時,曾經憂傷地嘆息過這座海上文明中的嘆息橋。
另一座著名的橋是連接火車站與市區的瑞亞托橋(Rialto),橋身用白色的大理石建造,是進入威尼斯的陸路咽喉。橋長48米,俯首橋下,可以欣賞大小不一,造型多樣的船只從腳下駛過。有豪華亮麗的游艇,也有輕巧自如的貢多拉。這里也是商業繁華的地段,橋的兩側有商店和攤位,出售首飾和紀念品,是游客光顧的景點之一。
威尼斯與眾不同。對陸地居民來說,大地是母親,歷史上農耕種植和畜牧狩獵養育了世界上大多數民族。威尼斯人的母親則是大海。在大海的懷抱里,威尼斯人最初以捕魚為業,后來發展了海洋貿易,現在又成了旅游勝地。每年有三百萬以上的游客從世界各地來這里觀光消費,這里的海濱浴場是歐洲最著名的,這里有停靠大小船只的碼頭,旅游業是大海賜予威尼斯人的又一個金飯碗。威尼斯可以說沒有農業,但有發達的工業,具有特色的是珠寶玉石、水晶玻璃、花邊刺繡和臉譜制作等手工業,旅客來到威尼斯,當地的導游必定會帶到手工作坊去參觀,讓游客為威尼斯的旅游收入作點貢獻。
我們參觀的是一家玻璃作坊。坊主個子高大,頭發卻難以發現。他到過中國多次,能說流利的漢語,說話詼諧,不時引得顧客哈哈大笑。我想,他如果旅居中國,進一步學習漢文化,在舞臺上會是又一個大山。他帶著他兒子在一間小小的作坊里給我們示范玻璃器皿的制作。他動嘴兒子動手。只見小伙子用鐵管從火爐中挑了一坨似飴糖的半液化玻璃,吹出了一個玻璃球,同時借助于身邊旋轉的鐵輪很快就拉出了優美的線條,最后經過切割,一個造型美觀的花瓶便出現在游客的面前,意大利的玻璃制品是世界有名的。威尼斯的玻璃制作多是家庭作坊的生產形式,各家都有自己的奧秘,代代相傳,對外界保密。示范之后,坊主帶我們參觀了他的作品陳列室,小巧玲瓏的藝術品居多,大件的也有,件件讓人驚嘆。室內陳列的都是非賣品,只作吊胃口之用,激發旅客的購買欲望,讓他們到樓下的鋪面去消費。鋪面陳列的各種水晶玻璃飾品可謂五彩繽紛,精致靈巧。女士們對胸針、項鏈之類飾品看了又看,試了又試,愛不釋手。終于經不住誘惑,又一次犯下了夏娃的錯誤,打破了旅途中一直遵循的計劃經濟,把備用資金換成了一枚又一枚玻璃玩意兒。男士們倒有紳士風度,不買東西也會在外面耐心等待。購物場合,導游是不會催促游客趕路的。
我們在威尼斯游覽了大半天,看到的只是主要的景點,沒有到的地方還很多。下一座城市羅馬已經在召喚,我們不得不揮手告別海上的文明,乘坐渡輪回到大陸。暮色蒼茫的海上,我們看到了遠處露在水面上的一道黑影,據導游說那是威尼斯的生命線,淡水、電力、燃油等都通過下面的海底管道輸送到威尼斯。看來,海洋文明還是離不開陸地的支援,陸地畢竟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將來,人類的太空文明也得承認地球是母親。保護好母親,文明才能繼續演進。1987年聯合國將威尼斯列入《世界遺產目錄》,加以保護,就是出于這個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