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康德說:“快樂是我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的確,快樂是一種美好的狀況,對于學生而言,也就是他感覺自己處在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中,可以自由自在、輕松自如地學習,這是學習的最高境界,也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追求。
一、營造氛圍,讓學生的心熱起來
“哀,莫大于心死?!睂W習需要用心。然而在課堂上,學生的腦海中,是否都想著學習呢?未必!即使學生感到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十分安全,也不一定就會專心于學習,因為課堂內外的誘惑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捕獲學生的心。因此,在學習開始之前,必須營造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濃郁氛圍。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經說過:“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象,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都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這樣的教學氣氛,那么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fā)揮作用。”營造氛圍,教師首先要用笑容去吹拂學生心中的疲憊,把自己的快樂和自信通過笑容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之前保持相對輕松的心情,“輕裝上陣”。其次,用親切的話語開啟學生的心扉。由于年齡的差距、角色的差異,大多數學生都對老師存在膽怯的心理,課堂上不敢大膽發(fā)言,暢所欲言。因此,老師應該把話語說得親切些、和藹些、富有感染力,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讓學生樂于親近你,課堂才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二、搭建舞臺,讓學生的眼亮起來
生命科學的研究已經證明:來到這個世界的每一個人,都是億里挑一的精品,都是在一場無比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獲勝者。于是在每個人的心里,都有追求成功的渴望和沖動。事實上,他們也都為實現成功而付出了努力,然而一分耕耘未必就會有一分收獲,在經歷了多次的挫折和失敗后,學生的自信心漸漸喪失,他們的目光也漸漸暗淡了下來。是什么導致有些學生在課堂中屢戰(zhàn)屢敗呢?教師設計課堂活動時,有時片面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設置難度過高,脫離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域”。學生跳起來也摘不到“桃子”,想參與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就缺乏熱情和動力。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施展才華搭建舞臺,降低活動參與的門檻,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并看到成功的希望。另外,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發(fā)揮自己的長處,讓他們的自信心得到增強。
三、適時鼓勵,讓學生的手舉起來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痹谝话愕膱龊希且环N強權和霸道,但在教育中,卻有一定的道理,這就是心理學中所謂的心理暗示。生活中每個人都容易受到別人的心理暗示。教師在課堂上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學生對自己作出積極的評價,從而樹立起自信心。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其主要途徑就是不斷鼓勵學生。在課堂中,有些學生思考了問題,有了自己的想法,但又不敢舉手。此時教師應該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適時鼓勵。
四、平等交流,讓學生的嘴動起來
交換蘋果,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交換思想,每人擁有兩種思想,理想的課堂應該是思想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F實課堂中,學生的想法不想說、也不敢說,更不用說對課堂教學進行質疑了。因為學生在課堂中已經習慣了聽和記,對說和問的信心不足,明明自己是對的,也心甘情愿地放棄。這樣的學生會服從,但不會創(chuàng)新。在課堂中應該倡導師生平等交流,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耐心傾聽學生的表達,誠心誠意地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意識到,在課堂上,僅僅有教師的聲音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學生的聲音。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五、積極評價,讓學生的臉笑起來
盡管“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更多的人還是喜歡聽贊美之詞,何況是身心還未成熟的學生。有時候一句贊美之詞會讓學生信心倍增。所以,課堂中與學生交往,要多關注學生的優(yōu)點,用放大鏡來欣賞。學生的心敏感而脆弱,永遠需要鼓勵、喝彩與掌聲。哪怕只是一句簡單的稱贊、一個關切的眼神,有時也會給他們帶來莫大的積極影響,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學生心中的“星星之火”,需要教師用鼓勵將他們點燃而成為“燎原之勢”;學生又似一灣水,不會順利流入大海,需要教師用鼓勵引導,裁彎取直,直瀉入海。用激勵把握好導火索,可以讓火成為學生的時代光華,讓激勵牽引水奔流;可以讓水成為學生幸福的甘泉。經常鼓勵、幫助、督促他們,會使他們擁有一顆上進的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