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帶、亞熱帶海岸及河口潮間帶,生長著一種木本胎生植物群落,它們有獨特的生長環境、神秘的生命史、特殊的功能,這就是海上“生命樹”——紅樹林。
紅樹林是維護海洋生態平衡的特殊生態系統。紅樹林與珊瑚礁生態系統、海島生態系統并稱近海三大生態系統。調查研究表明,紅樹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數幾個物種最多樣化的生態系統之一,生物資源量非常豐富,如廣西山口紅樹林區就有111種大型底棲動物、104種鳥類、133種昆蟲。廣西紅樹林區還有159種和變種的藻類,其中4種為我國新記錄。這是因為紅樹林以凋落物的方式,通過食物鏈轉換,為海洋動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同時,紅樹林區內潮溝發達,吸引深水區的動物來到紅樹林區內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由于紅樹林生長于亞熱帶和溫帶,并擁有豐富的鳥類食物資源,所以紅樹林區是候鳥的越冬場所和遷徙中轉站,更是各種海鳥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的場所。
一、生態特點
紅樹林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種子可以在樹上的果實中萌芽長成小苗,然后再脫離母株,墜落于淤泥中發育生長。小苗掉在海水中即使被海浪沖走,也能隨波逐流,數月不死,一遇泥沙,數小時后即可生根成長。紅樹林是一種海陸兩棲的森林形態。漲潮的時候,紅樹林的大部分都會沒入海水中;退潮的時候,紅樹林生長在海邊的灘涂地帶。紅樹林能夠在鹽分如此大的條件下生長成茂密的森林,是千百萬年來長期進化的結果。
二、地理分布
我國紅樹林共有37種,主要分布于廣西、廣東、海南、臺灣、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以廣西自治區紅樹林資源量最豐富,其面積占全國紅樹林面積的1/3強。無論是種類和分布范圍,在太平洋西岸,我國的紅樹林都具有代表性。
三、生態價值
紅樹林生態系統是世界上最富多樣性、生產力最高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除此之外,紅樹林的另一重要生態效益是它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凈化海水和空氣的功能。盤根錯節的發達根系能有效滯留陸地來沙,減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體宛如一道道綠色長城,有效抵御風浪襲擊。紅樹林的工業、藥用等經濟價值也很高。
四、保護情況
1.現狀
紅樹林是我國保護物種,近10多年來,先后建立了國家級(3個)、省級(4個)、縣級(8個)紅樹林保護區15個,并制訂了相應的保護法律法規。然而,近40年來,特別是最近10多年來,由于圍海造地、圍海養殖、砍伐等人為因素,紅樹林面積由40年前的4.2萬公頃減少到1.46萬公頃,不及世界紅樹林面積1 700萬公頃的千分之一。特別是在《海洋環境保護法》和《國家海域使用管理暫行規定》頒布實施多年的今天,有些人無視國家法規,急功近利,仍然大片砍伐紅樹林,包括幾個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砍伐破壞,其中尤以廣西砍伐紅樹林為甚。
廣西壯族自治區擁有我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但由于沿海一些漁民毀林建蝦塘,近10年來,廣西的紅樹林面積減少了10%。
1998年龍海市政府未經保護區主管部門批準,在已列入《中國濕地名錄》,國家保護的重要濕地之一的福建龍海紅樹林保護區內,實施一項耗資2 500萬元的圍墾工程,圍墾面積460公頃(6 900畝)用于養殖業,危及33公頃多(490多畝)紅樹林的成活。
80年代在廈門西海域東渡等地仍有成片紅樹林,隨著這幾年圍海造地的不斷擴大而逐漸消失。
自1988年以來,深圳城市建設就有8項工程占用福田紅樹林鳥類保護區紅線范圍內土地面積達147公頃(2 200畝),占原整個保護區面積的48.8%,共毀掉茂密紅樹林35公頃(526畝),占原紅樹林面積的31.6%。
海南省文昌市鋪前鎮約6千米長的海岸線上,67公頃多(1 000多畝)的紅樹林區已全面挖塘養殖,近半數紅樹林遭受嚴重破壞。海南東寨港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目前面積最大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 300多公頃(5萬多畝),有林面積2 000多公頃(3萬多畝),列入《世界濕地名錄》。但從1993年以來,不斷有群眾進入保護區砍紅樹、挖塘養殖,大片大片的紅樹林區成為荒蕪的水泥塘。
近年來,中國在紅樹林研究、保護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存在的問題、面臨的形勢卻仍然十分嚴峻。
在40年來的肆意毀壞中,紅樹林歷經了三場劫難。我國第一位紅樹林博士范航清研究員認為,對紅樹林較大規模的侵害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那時沿海掀起大規模全民圍海造田運動,大片紅樹林被圍墾后,用于種植經濟作物和生產海鹽,導致了紅樹林銳減。第二階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隨著農村承包責任制的推廣,在紅樹林等公共資源管理上出現了空檔,相當一部分紅樹林再遭砍伐。第三階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至1998年,這一時期的堤塘養殖、碼頭建設、房地產開發熱潮對紅樹林產生了較大的破壞。
據保守統計,20世紀50年代初期,我國紅樹林超過5萬公頃,而目前僅剩1.5萬公頃,銳減70%;根據20世紀90年代初對紅樹林資源數量的統計,四十年來海南、廣東、廣西、福建的紅樹林減少均超過了50%,其中廣東減少多達82.9%。而令人警惕的是,去年以來,毀壞紅樹林事件仍在繼續,且呈現出復雜化的趨勢,一些地方政府把山上開發轉向灘涂開發,個別開發商口稱“發展經濟”,實際卻肆意毀壞紅樹林,這些開發商雖然以大公司、個體戶面目出現,其背后卻是有關決策者忽視紅樹林保護、環保意識淡漠的表現。
范博士說,目前中國紅樹林面臨的形勢十分令人擔憂。從目前來看,中國已從一個本來就不富有紅樹林的國家淪為紅樹林瀕危國家,中國紅樹林僅占全球紅樹林總面積1 700萬公頃的0.09%,這跟中國遼闊的海域是極不相稱的。這樣下去,紅樹林不久將消失。
2.措施
我國政府近年來采取有力措施保護有“海底森林”之稱的紅樹林資源,特別重視發揮紅樹林在凈化重金屬、農藥、生活和養殖污水能力強,防止赤潮發生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已建立7個省級以上的紅樹林保護區,保護紅樹林約占全國紅樹林總面積的一半,并成立了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比較完整的紅樹林保護、科研與管理體系。只有提高《國家海域使用管理暫行規定》的法律地位,使我們的藍色國土——海洋,也同陸域土地一樣具有同樣的法律地位,才能有效地控制灘涂海域“無法、無償、無序”的開發使用狀態,才能更有效地保護包括紅樹林在內的灘涂和海洋資源環境。
紅樹林已成全球關注的熱點,人類與環境息息相關!不要讓紅樹林在海岸線消失,不要再讓紅樹林“哭泣”!保護紅樹林就是保護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