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湖南省教育廳從2003年開始,連續5年對各市州的中考試題進行了評析。這期間全省14個市州的中考經歷了:2004年以前的老課程,2004—2006年的新老課程并存,到2007年新課程的轉變。省教育廳利用“中考試題評析”這一有力的抓手,通過對當年的試題進行評價,提出新課程環境下努力的方向,引導各市州的中考命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成功的經驗
1.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突出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的考查,試題密切聯系現實生活,把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2006年邵陽市中考題第32題,將天氣知識與天氣預報、日常生活出行聯系起來,充分體現了地理知識的有用性。
閱讀材料,回答:
材料一:2006年×月×日邵陽地區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氣溫:21℃/9℃;污染指數:269,中度污染。白天:大雨,降水概率80%;夜間:多云轉陰,降水概率20%。
材料二:
(1)請從材料二中選擇正確的天氣符號來描述邵陽地區次日白天的天氣情況:____。 (填代號)
(2)預報中次日的最高氣溫是_______,最低氣溫是_____,氣溫日較差是______。
(3)小文的媽媽囑咐她次日白天出門記得帶傘,你認為該不該帶?_______。
(4)在生活中,你能為改善我市的空氣質量做些什么?(列舉兩件事即可)
2.體現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
設計探究性、開放性試題,在考查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基礎上,把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納入了考查的范疇。如2006年懷化市中考題第28題提供了兩幅漫畫,一幅是對“水籠頭滴水熟視無睹”,另一幅是“濫伐森林等引起的水土流失”,引導學生反思平日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和人類破壞環境的行為。
讀漫畫,回答問題:
(1)漫畫(一)反映的問題是 ____。你了解或使用的節水措施有____(每寫對一點給1分,最多可得2分)。
(2)漫畫(二)反映的問題是____。針對我國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制定的土地基本國策是____。
(3)結合當地實際,擬定一句保護資源的宣傳標語____。
3.突出讀圖和繪制圖表能力考查
試題中以地圖和數據表格為知識載體的試題占有較大比重,體現了地理學科的特點,如2007年益陽中考題第41題。
學校組織學生野外考察,老師發給大家一張不完整、有錯誤的地圖,以考查學生的地圖能力。請你根據學生實地考察的相關信息,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同學們經過測量,確定吳村在白云山頂峰的正南方向,并且已知兩地間的水平直線距離約為5.5千米。請你將地圖的基本要素補充完整。
(2)在吳村的東北方向約2千米處有鐵礦,請你用常用圖例標在適當的位置。
(3)圖中所示的河流,有一條是錯誤的,請你用“×”在圖上標記出來。
(4)趙村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稱是_____。
(5)吳村與大旗嶺的相對高度是____米。
4.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
既與中央提出的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和諧社會的精神相一致,又考查學生是否已經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意識,能否正確認識和處理人口與資源、環境、發展的關系。如2007年郴州市中考題第42題,就是圍繞世人矚目的2008年北京奧運命制的。
第29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將于明年8月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行。郴州的小明同學計劃利用暑假同父母前往北京現場觀看奧運比賽。請你用所學地理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小明全家乘火車,從郴州出發沿_________鐵路前往北京,沿途依次要經過_________丘陵、長江中下游平原和_________平原三大地形區。
(2)北京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請你列舉出2個以上的北京名勝古跡。
(3)“綠色奧運”是這屆奧運會的三大主題之一,假設你是一名奧運會現場觀眾,你該怎么做?
5.呈現形式多樣化
以漫畫、網頁、詩歌、對聯、成語、諺語、帖子等生動活潑的形式或親切的話語將試題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如上述2006年懷化市中考題第28題的兩幅漫畫,又如2007年岳陽市中考題第47題的網頁。
借助網絡可以查找有用資料、交流學習經驗,右圖是四位同學的上網聊天記錄窗口。請根據他們對各自家鄉的描述判斷他們家鄉分別位于我國四大區域中的哪一個區域。
卓瑪家位于______________、
買賣提家位于____________、
小強家位于______________、
小明家位于______________。
二、思考與展望
展望新課程背景下的湖南省地理中考命題改革,緊扣時代脈搏,準確把握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實質,使中考命題改革在地理教育教學中起良好的導向作用。
其一,試卷應充分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兩大基本理念,對于指導地理考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試卷應充分突出地理知識的“有用性”,選材要關注社會熱點、焦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試題與社會實際、學生生活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特別是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二,應關注學生地理能力發展,體現地理學科特點。引導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識圖、用圖、分析地圖的能力,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設計探究性、開放性試題,將研究性學習引入到試卷中,引導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地理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增長才干,學以致用。
其三,應融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查和教育。試題情景設置應多提供正面材料,給學生以積極的熏陶。引導學生關注我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和諧社會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情感。
其四,應注重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地理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可以引用一些自然、社會中與地理有關的實例,或創設一種與地理有關的情景,讓考生進行評價,檢測學生對待地理的態度和價值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