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意無意,強化讀圖意識
有意讀圖,“游戲”幫助初中生樹立讀圖意識。陶行知先生特別推崇“做中學,學中做”,游戲既能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知識,確實是一種事半功倍的學習途徑。對于初中生來說,開展“找地名”、“說方位”、“猜謎語”等游戲活動非常有效。通過“找地名”,學生會發現地名不同,字體、顏色、大小都不一樣,有利于學生積累找地名的竅門。通過“說方位”,學生會強化空間觀念,不至于見了地圖找不到感覺,甚至“分不清東南西北”。通過“猜謎語”,可以讓學生在“先猜后找”的過程中鞏固地理知識,感受成功的樂趣。教師有意識組織的游戲活動,能幫助初中生逐步樹立讀圖意識。
無意讀圖,“時間”促使高中生強化讀圖意識。地圖能力的基礎是空間辨識能力,這對于高中生學好地理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有意”引導高中生利用每天的零星時間(如課間幾分鐘、飯后幾分鐘、睡前幾分鐘)“輕松”、“無意”地翻看地圖,隨意看看山河大勢、地區輪廓、熟悉的地名等;暢想那里的風土人情、資源物產、熱點新聞等;還可相互考考有關地理知識、做做地理游戲等。日積月累,地圖翻“爛”了,就會“爛熟于胸”,空間感覺也不知不覺地產生了。“熟能生巧”,讀圖意識強化了,讀圖能力也會隨之提升,此后一看到地圖,就會聯想到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和空間組合,就能通過觀察地圖、分析地圖和記憶地圖,獲取有用的地理知識和地理信息。同時,這些零星時間往往被不少同學用來“趕”作業,結果很容易“培養”出焦慮心理。學習要強調“有張有弛”,無意讀圖,實際上也是一種積極的休息和心理調適方法。
二、激發興趣,培養繪圖習慣
如果教師一味強調“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生就會因為怕苦而滋生厭學情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隱藏著的能力信號”,孔子也十分強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是何等重要。
首先,要讓學生體驗到繪圖的成功和快樂。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因學習獲得成功而產生鼓舞力的地方,才會出現學習興趣。”筆者組織學生參加臨摹“中國政區圖”、“世界政區圖”、“區域輪廓圖”等比賽,并將優秀作品展出,在眾多學生的羨慕聲中,獲獎者有了成功的體驗,未獲獎的同學也萌發了“想成功”的沖動。學生希望成功,學生渴望進步,學習興趣陡增,還愁學習效果不佳?
第二,要體現繪圖目標的階段性和個體差異性。不同的學習階段,有不同的繪圖目標,要堅持“分層定級,分級定向”的原則,并注意提高學習目標對學生的吸引力,使學生不斷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對新目標的期望心理,強化學習興趣。不同的學生個體,存在明顯的差異性,要堅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原則,讓目標保持在每位學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合理距離,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都有進步,都有成功的喜悅,都有繼續學習的興趣。這正如美國心理學家L.M.索里所說“興趣的定義就是增加快樂”,教師樂而教之,學生才會樂而學之。
三、分類指導,抓住析圖關鍵
圖文并茂是地理教材編排的重要特色,教材中涉及的圖表種類繁多,但大致可分為圖類和表類。其中圖類可細分為“立體圖形”、“平面圖形”、“統計圖形”、“漫畫插圖”等小類,表類可細分為“文字表格”、“數據表格”、“關系表格”等小類。關于各類圖表的教法、手段,學生活動及識圖目標參見下表。
四、一圖多變,訓練解圖能力
“岸上學游泳永遠找不到如魚得水的快感”,地圖能力的培養就是要達到“善用地圖”、“圖文互變”的佳效。教師有意識地進行恰當、適度、多變的填圖訓練——“一圖多填”、“圖變文字”、“圖變表格”、“表格變圖”——有利于學生“活用地圖”、“用活地圖”。
比如,學習(復習)中國行政區劃時,可利用空白中國行政區圖,第一遍填注省名,第二遍填注簡稱,然后再分別填注省會、山脈、河湖、鄰國、鄰海等,甚至還可以標注資源、物產等。再如,利用空白世界地圖(最好能自己畫出簡筆世界地圖,標出代表性經緯線),分別填注大洲大洋、海峽海灣、主要國家、氣候類型、風帶氣壓帶、植被類型、自然帶、洋流系統等。又如,根據圖形寫出地理信息,根據圖形繪制統計表格,根據表格繪制平面圖形等,一式多變,一題多練。
“一圖多填,圖文互變”,既提高了地圖本身的使用效率,又增加了填圖的樂趣,并增強了記憶的效果。同時,因為各知識點之間所具有的關聯性,還有利于我們培養發散性思維和聚合性思維,養成廣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處理地理信息的習慣,提高綜合記憶、綜合理解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做到“既見樹木,也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