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許多傳媒刊登一則《貧兒含淚水葬亡母》的新聞,安徽外來工王某的母親猝死福建南安一出租房內(nèi),因無錢葬母,他含淚將遺體裝在麻袋里,沉尸“水葬”。王某因涉嫌侮辱尸體罪被刑拘。
新聞一出,時評如潮,哀聲四起,怨起載道,沸沸揚揚。不知多少網(wǎng)友為之傷心落淚。說“社會救助缺失之痛”者有之,說“底層隨意拋尸誰之悲”者有之,說“社會救活不救死”者有之,說“貧兒出不起守法錢”者有之,更有甚者說“是貧窮把他逼到了這一步,法律不能給這樣的貧窮孝子定罪”,不然“這是社會冷血,這是麻木不仁”云云。我看了這則新聞后,也心如刀割,感到透心悲涼,還產(chǎn)生了寫點評議的沖動。
正在這時,看到2008年12月9日《新京報》的一篇報道,說福建安南市公安局12月8日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報了引起社會廣泛關(guān)注的“沉尸葬母”案。要點有三:一是王某沉尸有主觀故意。在其母親去世前幾天就同好友商量準備在其母去世后將尸體拋入村邊溪水中,既可節(jié)省火葬費,又可減少喪葬程序的麻煩,并提前買好了飼料袋和繩子。二是王某并非出不起葬母錢。王某月平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經(jīng)調(diào)查其九十月兩個月工資共2273元尚未領(lǐng)取,案發(fā)時他身上還有700元,而當?shù)鼗鹪崾召M在1000元左右,王某有支付能力。三是王某棄尸是嚴重違背傳統(tǒng)倫理和國家法律的拋尸、辱尸行為,涉嫌觸犯刑法規(guī)定的侮辱尸體罪。看了通報,我慶幸沒有急促地寫評論。
類似陰錯陽差的新聞評論現(xiàn)象還曾經(jīng)發(fā)生過。遠一點的是2005年不少媒體都刊登了福建連江縣委書記黃金高因反腐斗爭受到生命威脅,六年穿著防彈衣上班的消息,一時評論四起,稱黃是“清官、好官、累官”,是“反腐勇士”。我也寫評論贊揚其是“守住良心”的“腐敗異己分子”,正是他們“點燃了人民希望的心燈,讓百姓看到了政府反腐的決心”。然而,時隔一年,又有新聞稱此人是貪官。弄得我等好不尷尬!近一點的例子是很多媒體報道“深圳大火燒出了億元巨貪”,深圳龍崗區(qū)公安局某副局長花2000元買官,舞王俱樂部每月給他供奉20萬元“干股”,有家產(chǎn)2億元(《西安晚報》2008年11月26日)。然而,過了三天,同一家報紙又登出消息說,該副局長三次接受舞王俱樂部好處費共計6萬元,從2億元到6萬元,其他不見提及,不知咋回事?我算長了一點記性,靜觀不語,才免尷尬。
誠然,報紙不可無時評,時評的特點是由事而評、評得及時。時評作者為了趕時效,常常是昨日事今日評、當時事當日評。這樣快是快,就怕新聞由頭不準確、不真實,便容易出現(xiàn)無的放矢或“錯”的放矢的尷尬。所以,我以為時評作者不要片面追求時效性,不要一看即評。相“評”何太急,觀察思考幾日又何妨!當然,新聞也必須準確、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