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本刊
上期的《海峽茶道》,對武夷山茶博會和廣州茶博會做了報道。我雖然沒去現場參加這兩個茶博會,但是從貴刊的報道中,我對茶博會的盛況也能了解個大概了。貴刊對茶博會的報道涵蓋面廣,從經濟、文化、特色等多個角度敘寫了茶博會現場實況,包括一些細節描寫,生動有趣。
云南鄭小姐
編輯部回復:感謝鄭小姐的來信。對于這兩次盛大的茶博會,《海峽茶道》人員不僅親臨現場,還在茶博會展館里設置了專門的展位,并派出專業記者全程跟蹤報道茶博會盛況,
不知不覺,《海峽茶道》茶具漫話系列連載到了第九篇。我平時就愛看一些關于古代茶具的文圖介紹,每次拿到《海峽茶道》,我都直接先跳到“茶器物語”欄目。古代茶器很精致,文化感強,也帶著時代的味道,很值得好好鑒賞品味一番。
北京陳先生
編輯部回復:在感謝陳先生對本刊的支持的同時,我們也要感謝陳龍老師,這一系列的古代茶器漫話連載都出于陳龍老師之筆。為提高《海峽茶道》的專業程度,我們不僅聘請了茶界專家擔任《海峽茶道》的顧問和專業指導,還開辟了名家專欄,向名家專家約稿。
上一期“品城廣州”應該是最后一期的品城專題了。不知道2009年是否還會開設系列專題報道,我希望貴刊能繼續描繪一些關于“城市茶味”的文字,貴刊的“品城”欄目的文章細膩精致,有很強的可讀性。
西安黃先生
編輯部回復:2009年的《海峽茶道》開設“尋茶”系列專題報道。感謝黃先生的建議,遇到好的題材,我們仍會繼續寫一些“品城”類型的文章。封面茶畫解讀
作品解讀>>>
我自小學習繪畫。對中國畫更是懷有特殊的崇敬與向往。中國畫的高妙意境和天然的那種親近使我在大學時代毅然選擇了中國畫作為我的專業,同時也認識到通過中國畫的學習,才能真正進入對中華民族偉大藝術傳統的深層理解,并積累起中國文化的精神底蘊,以此作為我藝術人生的出發點。
藝術創作中,我只求充分展現內心的感受,因為真實的成分越多,越能打動人。無論是中國畫創作,還是藝術設計的創作,都是我生活的體現,對我而言,藝術在生活中就如同呼吸一樣重要,她帶給我的快樂。我也希望帶給更多的人。
作者簡介>>>
魏華琳,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現于浙江藝術職業學院任教。2001年,中國畫作品“都市快餐”入選浙江省“東方杯”群星美術書法大展,并出版;2002年,中國畫作品入選“浙江省中國人物畫大展”;2005年,中國畫多幅參展“南岸水墨八人展”;2005年,中國畫2幅發表于《中國藝術家》;2006年,中國畫6幅發表于《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05年10月,編著《美術高考突擊訓練營系列叢書——速寫卷》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