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盛夏,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我慕名前往廣東揭西拜訪一位長年隱居于層巒疊嶂中的茶翁——愛茶如命的大北山茶廠的黃老先生,還有品香獨特的北山綠茶。
大北山總面積5.1萬畝,未開發的森林公園便有近2萬畝,區內高山叢立,70多座山峰綿延起伏,平均海拔700多米,地理位置優越獨特,氣候宜人,生態、地熱資源都十分豐富,風光優美。區內年平均氣溫18℃~20℃,森林覆蓋率85%以上,珍稀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其中有千畝竹林,更有2萬多畝高山綠茶園,出產獨特的北山炒制綠茶。
車輛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向上爬行,撲面而來的清新空氣,沁心入肺,令人心曠神怡,極目所見處,云霧縷縷,花環般淡灰色地穿戴在群山的山頭,襯托得滿山滿嶺層層的茶田、茶樹分外翠綠欲滴,好一幅如詩如畫的生態美景。
茶翁非常熱情地招待我們,介紹他珍藏的許多種珍貴老茶,還都一一沖泡出來請大家欣賞茶湯茶味,其間,娓娓而言,講述北山綠茶獨特之處的來龍去脈:
大北山的綠茶,源于1976年種下的茶樹,至今茶樹齡30多年的老茶樹都備受保護,完全保持著野生茶樹的狀態,后期新種植的茶田,也執行整個園區堅持建設高品質生態環境的路線,堅持不施化肥、不施農藥、注重優質、不追求產量的原則,于是,茶樹朝暮飽吸此地得天獨厚之高山云露,沐浴日月精華,得以自由自在地生長,才產出了真正的有機生態優質綠茶——大北山綠茶。
“谷雨茶開口”,為保證綠茶出品的優質,茶青在每年的5月1日前便務必召集人力采摘完畢。炒荼全部用木材燃起火爐炒制,以保證茶葉的養分。師傅炒茶時,茶葉先用慢火炒制1個多小時后,火微加大,茶葉外表漸披上一層粉白色,再加大火,炒至茶粒似小麥粒般結緊,茶香才成。
難得有福氣在海拔700多米的高山之上,與茶中逸士有緣相聚,品飲好茶,筆者仔細地觀察炒綠:干茶呈灰綠粒狀,表面果然有一層特有的淡灰白色,輕嗅茶葉,頓時一陣深長青翠的豆青茶香沁入味覺,如夏日立身于森森竹林中,清笙幽磬般地清新絕美……
第一泡出湯,茶色是淡檸檬黃色,可能由于茶葉內含質豐富,略有點渾濁,入口是綠茶濃厚的清香,而微帶苦味,待得落喉,一種淡淡的回甘,白喉底清甜地彌漫而來,令人精神一振。茶葉剛被泡開,表面的灰白色完全消失,呈現清楚的本原綠色,細聞蓋甌。翠香撲面,山林森然的歲月光華,在濃郁的綠茶茶香中隱隱呈現。
第二泡,茶湯是仍是淡檸檬黃色,但茶色較之第一泡已清澈了些許,入口仍滿滿是綠茶濃厚的清香,而原有的微苦已淡了許多,茶水落喉。回甘馥郁持久,清甜的真茶味開始如花綻放,清醇爽喉,令人神清氣爽,心情如夏沐林風,開朗清爽起來。
第三泡,茶湯仍然淡黃,然更為清澈,茶湯中的滋味較第二泡毫不遜色,只略顯輕逸,而微苦之味已完全不見,清醇翠香卻仍非常充溢,整個人在茶湯的洗禮中,似身輕欲飛,再舉目望向窗外的滿目青山,藍天白云。呼吸著高山清凈的空氣,感覺茶味與四周的山林融為一體,我們的心也不禁化成悠悠清氣,輕靈飄逸。
第四泡、第五泡……直至第八泡后,茶湯的淡檸檬黃及茶味的清甘翠香,才漸漸地真正淡下去。
第九泡之后的茶,才漸有水味,但是那種清冽的甘甜仍綿長不絕,回音裊裊……完全泡開的茶葉底,綠中偏黃,試嚼一下,非常脆嫩。
較之其它綠茶的兩三遍后完全變水味,大北山綠茶完全是“八泡有余香”。可以想象,一位真正愛茶惜茶的人士,長居這樣的山林勝境,日日品好茶飲甘泉,簡直是勝似人間的仙境呢!
告別下山之時,夕陽將滿山茶林草木都慷慨地鍍上燦爛金光,胸臆間帶著大北山綠茶的翠香,藍天高遠。云朵雪白,步履輕松,心也無比甘香清遠,記憶中,從此留下了大北山友愛翠香寶貴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