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這粗細均勻、紅褐發烏的細梗,隱約還泛著一抹油光,確實很陳舊的樣子,這就是陳年的安枝,我以虔誠的心來品飲它……
喝過三泡不同年份的安茶,仿佛穿越時空,會見了三個不同境界的人物。
安茶:曾經的必備神藥
說到安徽祁門,喝茶的人都知道那是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之一的祁門紅茶的產地,然而鮮有人知,這里還是安徽黑茶——六安茶的故鄉。
對于六安茶,人們也了解得較少。六安茶,民間俗稱“軟枝茶”,是介于紅茶、綠茶之間半發酵的緊壓茶,經陳放后轉化成黑茶。大概產生于明代,明成祖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公元1425年)編撰的《祁閭志》中,就有“軟枝茶”的記載,其主要產區在祁門南鄉蘆溪、溶口一帶。民國21年祁門南鄉有“安茶”號達47家,最享盛名的屬“孫義順”安茶。
在祁紅出現之前,六安茶就已內銷兩廣,外銷東南亞諸國。因為其獨特的清熱止血、解毒消腫、解渴生津、殺菌消瘴之功效,人們認為飲之可以辟邪安神,養生益壽。據說,20世紀初期,嶺南一帶曾瘟疫流行,而一位戴姓名醫用安茶作藥引,治好了不少病人。六安茶可以治病的消息,從此不脛而走,以致于被人們奉為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尤其是下南洋的水手船工把它作為隨身必備的神藥,他們的家人也常以之供奉神靈,祈佑遠行的親人平安回來,因此六安茶又被直接稱作“安茶”。
與一般茶葉不同,安茶剛制成時不直接飲用,還需陳化,儲存數月,甚至兩三年。我國民間一直有收藏陳茶做藥的風俗,安茶尤其以陳為貴。它陳而不霉,陳而不爛,越陳味越醇。陳年安茶火氣褪盡,茶性溫和,味澀生津,祛邪避暑,非常適合東南亞熱帶居民飲用。嶺南中醫診方常用此茶作引,在廣東和東南亞地區被尊為圣茶。安茶自然不能包治百病,但適合熱帶潮濕地區人們飲用,卻有科學根據。當年兩廣、東南亞一帶,有條件的人家,幾乎都備有安茶,且越陳越受歡迎。
陳年安枝:甘爽陳韻
我有幸喝到的陳年安茶,就是來自新加坡茶友的分享。因為東南亞各國一直有飲用安茶的習俗,所以在新加坡的老字號茶莊,還可以看到陳年安茶的身影。甚至精選安茶時挑出來的安茶嫩枝梗,也被保存下來供低收入的人們飲用入藥。茶友寄來的老安茶不知被我珍藏到哪一個存茶的紙箱。只找到這包陳年安枝,印象中風味功用與安茶基本相同。盡管安枝當年本是安茶的低價代用品,但是時間讓它今天也變得珍貴起來。況且這些天有時常反胃吐酸水的毛病,不知這陳年安枝是否靈驗。所以今天品它的心也更加虔誠起來。
眼前這粗細均勻、紅褐發烏的細梗,隱約還泛著一抹油光,確實很陳舊的樣子。賣它的那家茶店老板娘也說不出它的確切年紀,說是十幾年前她嫁來的時候就有了。所以朋友標記為不知年。聞起來幾乎沒有味道,既沒有茶香,也沒有陳霉味。一般人看不出來它是可以泡來喝的茶飲。取7克,投入200毫升的紫砂壺。沸水洗一遍。安枝如同沉睡初醒般,一股類似人參的藥香悠悠升起,對茶湯的期待變得越發迫切。第二遍洗茶水到底沒舍得全倒掉,被這紅濃透亮的湯色引誘得留了一杯。喝一口,平和的參味,微苦,有沉香味。趕緊再泡第三水。杯中的湯色真是紅得誘人。獨品的好處是可以豪飲,雙杯下肚,一股暖流淌過,從咽喉到胃里,仿佛熨平了一般。四水已經完全喝不到微苦,茶湯變得甜爽,依然是藥香,變得愈發含蓄而純凈,后背也開始發熱起來。雖然是茶梗,六安茶的西瓜皮味和甘爽陳韻表現無余。和從前品過的老安茶比,似乎味更甜湯水卻略粗。一泡茶下去,泛酸水的毛病真的沒有再犯。
2000年安茶:余味有甜,甜中含香,香里生韻
喝得來勁,就想再品品自己收藏的不同年份的六安籃仔茶,看看轉化得如何了。取來人字梯,把高高珍藏在書柜頂層的各年份安茶搬了下來合影存照,再一一品之。先品的是2000年的安茶。
拈去固定箬葉的小竹針,小心揭開已經又干又脆、顏色變得灰白的箬葉,緊壓在籃中的茶條索壯實勻齊,色澤黑褐油潤,茶香混合著箬葉香味,使人感受到溫厚質樸的氣息。按照安茶給我的印象,擺了一個古樸懷舊的茶席,坐在這樣的席間,心與安茶的距離更近了。雖然沒有邀請客人,可是每一水都泡得很用心。與同年份的茶相比,湯色有六堡茶的紅濃,卻比六堡茶透徹;滋味有普洱熟茶的醇厚,又比普洱熟茶甘爽。余味有甜,甜中含香,香里生韻,一抹幽涼從舌尖蔓延到喉底,真是舒坦。我想,即使是心浮氣躁的人喝了,也一定可以變得心平氣和起來。難怪說它是去火安神的良藥,與其它茶類相比,確實有著獨特的風味。
2005年“孫義順”安茶:香高如烏龍,霸氣如生普
接著品的是2005年老字號“孫義順”安茶。買回來時試過一次,記得是像綠茶的感覺,不知道現在變成了什么樣子。啟籃開泡。到底是年份還淺,干茶香夾著箬葉香,依然清新。干茶黑褐但還泛著一抹深綠。湯色是厚重的金黃,香氣高如烏龍茶。滋味微苦,收斂性強,回甘快,有著普洱生茶的霸道。輕微的煙熏味,令我想起安化天尖,它們有著類似的地方。六水以后,還是出現了清涼的感覺,還有西瓜皮的清甜,到底還是安茶。
喝過三泡不同年份的安茶。仿佛穿越時空,會見了三個不同境界的人物。老安枝像一個隱居古寺的老僧,在枯槁的形容之下有著一顆普渡眾生的慈悲心,在不動聲色中解脫人的痛苦,安撫人的靈魂;陳安茶像一個頗有功力的老中醫,多年的積淀讓他因自信而稍有幾分張揚,盡情展示了自己的修為后,使你在對他的虔誠信服中脫離煩惱;那泡2005年的安茶則像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有著淳樸善良的心腸和耿直率真的個性。不管是哪種境界,安茶都如扶危救困的義士,在人們需要的時候鞠躬盡瘁,保人平安。
我喜歡安茶,更欽佩安茶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