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根據縣委要求,組織專人深入到全縣10個鎮(鄉、區)黨委、220個行政村,對農村基層班子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發現農村基層班子建設中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問題。
問題之一,一些基層領導重視不夠
一是雖然也建立了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并成立了領導組,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監督考核措施,沒有真正形成一把手負總責,組織、紀檢、宣傳部門相互配合,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縣鄉村三級抓基層班子建設的工作格局。二是一些基層黨組織書記特別是部分村黨支部書記,沒有認識到基層班子建設的重要性,對各項制度落實不夠,認為黨建工作是務虛,做與不做關系不大,致使黨支部活動不正常,黨員權利得不到保障,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三是一些鄉鎮黨委沒有真正將基層班子建設作為龍頭工程來抓,致使部分村支部活動不能正常開展,嚴重影響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四是雖然開展活動并層層簽訂了黨建工作目標責任書,但由于責任落實不到位,流于形式,沒有真正形成有效的責任追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黨委抓基層班子建設的力度。
問題之二,部分村“兩委”班子不協調
一是“兩委”班子各立“山頭”。在選人用人上,搞親疏遠近,以“圈”定人,得不到絕大多數村民的認可。二是在財務管理使用上,自收自支,互不監督,互不制約,群眾意見大。三是具體工作不溝通不商量,“各拿各的號,各吹各的調”,有的村黨支部書記獨攬村政大權,包辦黨務、村務,使村委主任無法開展工作;有的村委主任不接受黨支部的領導,撇開黨支部開展工作,致使村“兩委”不協調,令村民無所適從,導致村里工作不能正常開展。
問題之三,不少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
一是思想保守,觀念陳舊,缺乏開拓精神。對發展經濟引導服務不力,邁不開步子。二是畏難情緒嚴重,工作主動性差。面對當前農村工作出現的矛盾和困難束手無策;有的猶豫觀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三是工作方法落后,工作抓不住重點。有的村干部不懂得產業化、高效農業、科技含量、集約經營等基本術語,在生產指導上,習慣當“傳聲筒”,“照葫蘆畫瓢”。四是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弱。有的村干部發展經濟的技術和能力還不如一般群眾,根本就談不上帶領群眾闖市場,為群眾提供服務;有的雖有能力,但缺乏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思想,只顧自己、不管他人,對群眾的困難不聞不問。
問題之四,村干部的待遇偏低
一是經濟待遇低,難兌現。據調查,目前新絳縣村支部書記、村委主任的月工資報酬一般在200元左右,村“兩委”成員月工資只有幾十元,再加上有的村集體經濟薄弱,僅有的工資也發不了,只好掛在賬上,有的村干部為了完成鎮上安排的工作任務,不得不自己墊錢。二是政治待遇上無奔頭。雖然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讓村干部參加考錄國家公務員和縣直事業單位干部,但由于名額太少,要求條件高,仍然使廣大村干部感覺到政治待遇上無奔頭。三是卸任后生活難保障。有的村干部干了20年、30年以上,卸任后卻沒有補貼,感覺到心灰意冷,影響了村干部的積極性。
問題之五,村級集體經濟薄弱
農村稅費改革后,不少村集體經濟成“空殼”,“無錢辦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級組織為群眾辦實事的條件受限,群眾長期得不到實惠,對村干部缺乏認同感和信任感。
問題之六,村級財務管理混亂
一是手續交接不及時。第七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后,有的村前任干部不給新任干部交手續,有的村新任干部不接前任干部手續,工作缺乏連續性,造成了很大阻力。二是財務審批不規范。部分村“兩委”主干法律觀念淡薄,書記、主任各簽各的條,各報各的賬,根本不經過村民理財小組同意,存在著自收自支、濫收濫支現象,致使“兩委”干部互相猜忌,工作互相推諉扯皮。三是財務不公開。部分村收支不能及時審批、入賬,甚至個別村干部怕麻煩、怕出事,長時間不向群眾公布賬目,使群眾對干部產生誤解。
問題之七,農村干部隊伍后繼乏人
一些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年輕黨員,忙于個人致富而不愿擔任村干部,特別是一些文化高、能力強、有經濟頭腦的年輕人紛紛外出。現任班子成員對后備干部的選拔、培養消極怠慢,致使干部隊伍青黃不接,出現斷層。
以上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引起各級黨組織的高度重視,并采取得力措施,認真解決。
第一,強化管黨履責意識,切實加強對農村基層班子建設的領導和指導
各級黨組織要進一步完善黨建工作例會,黨建工作匯報會制度,定期聽取相關單位和部門的匯報,及時發現解決農村基層班子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進一步落實好黨建工作聯系點制度,縣鄉領導要定期深入農村一線,督查指導所聯系鄉鎮和村莊的黨建工作,及時協調處理農村基層班子建設中遇到的問題。
第二,健全干部選任機制,選好配強村級班子
第八屆村委會換屆選舉中,我們進一步引深“以事論官”選人用人機制,選拔一批懂經營、善管理、能帶領一方群眾共同致富的能人進入村級班子,并且有重點地進行幫帶、培養。一是把好政治素質關。切實把那些清正廉潔、公道正派、群眾擁護、有文化、有本領,真心誠意為群眾辦事的人選進村級班子。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在第八屆農村“兩委”換屆選舉之前,由包村干部坐陣、支村委牽頭,制定優秀村民評選標準,然后組織全體村民或者村民代表、黨員代表、村組干部、離退休干部等參加的會議,依據標準評選出本村10~30名優秀村民,上報鄉鎮黨委備案。在換屆選舉的過程中,引導選民從這些優秀村民中選擇村級班子人選,從而確保村級班子人選有過硬的政治素質、較高的群眾威信和較強的服務本領。二是優化隊伍結構。通過選舉使村干部形成40歲左右、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為主體的年齡文化梯次結構,每個村級班子至少配備1名35歲以下的優秀干部,配備1名婦女干部。三是拓寬村干部的選配渠道。既注重在致富能手、復員軍人、回鄉知青中選配,又動員在外打工或經商的能人返鄉任職,還積極探索和建立國家干部下派到村任職與從回鄉的下崗職工中選配村干部的用人機制,使村干部的來源渠道不斷擴大。
第三,完善村級工作制度,規范干部隊伍的管理
2007年以來,新絳縣在農村基層班子建設方面開展了“兩論兩評”、“兩定兩保”競賽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基層班子建設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繼續引深這兩項活動,完善村級工作制度,規范村干部的管理。一方面,要建立工作目標承諾制度。年初,村干部結合任期工作目標向群眾公開承諾本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年中,村督查考核組對村干部的承諾工程進行檢查驗收;年末,根據承諾工程完成情況,實行獎優汰劣。通過承諾,進一步強化村級干部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另一方面,要建立村干部培訓教育機制。充分發揮縣鄉黨校主陣地的優勢,強化對新任干部的崗前培訓和在職干部的崗位培訓,不斷提高村干部的理論水平和法律意識;繼續堅持“村官論壇”制度,為農村基層干部提供一個探討工作方法、交流工作經驗的平臺,不斷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綜合素質和民主管理能力;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的作用,不斷提高農村基層干部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積極探索和開展訂單培訓,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別、不同需求的農村基層干部,本著缺啥補啥、弱啥強啥的原則,有針對性地組織相關教師對其進行培訓,使其素質有一個明顯提升。要加強同農業部門的聯系,依托農廣校抓好農村干部的學歷教育。
第四,建立激勵保障機制,調動村干部的積極性
一是提高和落實村干部的報酬。根據新絳縣現階段村干部所承擔的工作量和誤工情況,結合當地農村經濟收入水平,村兩委主干的基本工資標準可確定在每月300~500元,其他“兩委”成員的工資也要有所增加。主干的工資報酬由鄉鎮在財政轉移支付中統一發放。二是要適當精簡村干部的人數。按3 000人以上的村保留村干部5~9人、1 000~3 000人的村保留村干部4~5人、1 000人以下的村保留村干部3~4人的標準核定村干部人數。三是要提高村干部的政治待遇。要繼續引深評選“十佳孫鎖來式的好村官”,評選“十佳村級班子”活動,對評選出的“十佳村官”、“十佳村級班子”要予以隆重表彰,對連續3年被評為“孫鎖來式的好村官”的農村“兩委”主干,縣財政要為其辦理養老保險,同時加大優秀村干部錄用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的力度。縣財政要建立卸任村干部補貼基金,對符合條件的卸任干部給予適當補貼,使卸任村干部老有所養,免除后顧之憂,感到有奔頭、有保障。
第五,建立監督約束機制,確保村干部干凈干事
鄉鎮黨委政府要組成專門班子,堅持每年對各村財務進行一次全面審計,屆末要對3年來的財務進行一次全面審計并負責新老班子財務手續交接工作。堅持村務、財務公開制度,每季度對村內財務進行一次公布;堅持民主評議制度,每年對班子和干部進行一次民主測評,對評議中群眾不滿意不擁護的班子和干部要及時進行調整。
第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為群眾提供系列服務
各鄉村要管好現有集體經濟,使其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緩解村級經濟困難。因地制宜發展新的集體經濟,使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在選擇發展路子上,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利用村級的土地、區位、優勢產業等資源,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地方特色。采取以資源引資金、以產權引客商等辦法,積極探索發展集體經濟的好形式。繼續采取項目合作、資金傾斜、信息技術服務、人才交流等措施,實行經濟上支持、思路上拓寬與政策上傾斜并重。幫助搞好經濟管理和發展規劃,建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激勵機制。對集體經濟薄弱村,要統籌規劃,重點扶持,上下結合,分批突破,做到“一村一策”,切實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