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鄉村債務問題日益嚴重。該問題不僅嚴重影響農村社會穩定,也成為構建和諧社會和當前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大障礙,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通過對唐河法院受理的26起涉訴鄉村債務調查認為,首先鄉村債務影響著干群關系和政府形象。鄉村在借款時,均有鄉村干部在還款時間、利息等方面作出承諾,但由于償債資金不落實,無法兌現還款計劃,即使法院判決,鄉村債務也執行難,致使鄉村干部的威信和信譽下降,鄉村干部說話無人信,干事無人應,嚴重影響了干群關系和政府形象。
其次,影響著基層組織建設和鄉村其他組織的正常運轉。由于債務過重,有相當一部分鄉村干部為集體墊支了日常費用,有的多年來沒有領過工資。由于鄉村組織欠干部的錢,導致許多工作不能正常開展,村里大事小事無人過問,少數村級組織幾乎處于癱瘓狀態,群眾意見很大。
再次,影響著農村社會的穩定和新農村建設。由于償債資金不落實,有的債權人結伙到鄉村干部家中催要欠款,甚至發生沖突,影響了農村社會穩定。同時,由于債務較大,農村教育、敬老、公路、水利設施等公益事業無力興辦,對新農村建設帶來直接影響。
鄉村不良債務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興辦公益事業不是量力而行,而是大量舉債。第二,盲目投資興辦鄉村企業,形成不良債務。第三,沉重的利息負擔導致鄉村債務不斷增加。據調查,由鄉村干部在民間私人借貸引起的債務,年利率遠高出銀行貸款利率,沉重的利息負擔使鄉村債務陷入惡性循環。第四,經費開支缺口大是產生鄉村債務的重要因素。取消農業稅后,鄉村經費維持日常運轉缺口較大,如召開會議、來人來客接待等必需的經費沒有資金來源,只有依靠負債維持。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化解鄉村債務的建議:一是以賬據為依據,按債務來源、用途和現狀,全面開展摸底清查。二是盤活鄉村擁有的閑置資產,如門面房、堰塘、小型水利設施、“四荒”等資源,按程序討論報批后,可采取租賃、承包等方式,綜合開發利用,籌集資金還債。三是依托鄉村本地資源優勢,想方設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增加鄉村收人,提高鄉村集體還債能力。四是堅決制止新的不良債務繼續增加,實行鄉村財務公開,對擅自借貸形成的債務,按照“誰舉債,誰償還”的原則處理。五是上級要加大對鄉村公益事業建設資金的支持力度,解決免征農業稅后鄉村公益事業的發展問題,減輕鄉村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