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四個方面的新情況,值得關注。
⒈股權集中化趨勢 農民專業合作社股權有向經營層集中持有的趨勢。起初成立合作社時,合作社成員股權持有相對均衡,隨著合作社的規模擴大、增資擴股,社員持股平衡格局被打破,經營管理層持股比例大幅提高。
⒉人為設置入社“門檻” 時下合作社的主導者(領辦者、大戶)人為抬高入社門檻,將小戶、散戶拒之于門外的現象屢見不鮮。經營者提出的理由通常是農戶具備一定的生產規模才方便訂單生產。雖然這種抬高入社門檻的做法有一定經濟上的合理性,但卻不符合實際。因為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農戶的小規模經營一直是農村經營方式的主體。
⒊銷售環節的“經紀人”傾向 現在,領辦人或龍頭企業都不愿意選擇合作意義上最合理的結算方式,即根據農戶提交產品數量及其銷售額,扣除應分攤的銷售成本和合作社規定的提留款項后的貨款返還農戶,都愿意選擇售前買斷的方式,或可稱之為“售前結算”方式。由于采取“售前結算”方式,合作社期望購銷差價越大越好,而普通社員期望購銷差價越小越好,導致合作社經營者或領辦人與普通社員間形成利益沖突,背離了合作初衷。
⒋領辦人的“趨利”行為 龍頭企業是農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領辦者之一,一些農產品生產和加工、銷售龍頭企業,看到政府對農村專業合作社的財政扶持以及對未來優惠政策的憧憬,紛紛包裝掛牌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此相反,部分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負責人,對正式組建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并依法進行法人登記心存疑慮,這也是一些地方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登記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基于上述四種現象,如何既調動和保護農村能人積極性,又維護普通社員的合法權益,是值得進一步深入探究的課題。要大力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盡快出臺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努力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與此同時,各級政府要充分關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動態,使農民合作事業真正惠及面廣量大的小農戶,切實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