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到28歲,財富積累的基礎“黃金十年”。在這里,我們將見證一個人的成功理財之路。都說愛情是金錢的消耗劑,王小偉是不是也在戀愛中“只出不進、接近赤貧”呢?且看他的愛情理財觀。
被題目嚇到的看官放心,王小偉跟林琳并沒有分手,只是相戀多年、感情已酣的他們已經超越了談情說愛的層次,開始往“齊心協力狂理財”的境界奮斗。只是,24歲的王小偉似乎遇到了一個尷尬的難題,那就是:工作三年后,女友賺的比自己多。
PART1. 24歲的理財故事
男人賺錢女人花,這種傳統思想雖已“非主流”,但在潛意識中仍然影響著情侶們的感受。這一點,王小偉和林琳體會深刻。
畢業后,林琳進了一家雜志社,從助理編輯做起,轉眼3年過去了,她不僅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跳槽,同時也獲得了豐厚的薪水,月薪可達6000元,跟王小偉的3500相比的確算是優越了。林琳每月將這6000塊錢分成三部分:一、存1500元作為跟王小偉共同的“理財基金”;二、包括衣食住行在內的日常花銷2000元;三、剩下的2500元另存入自己的小金庫。事實上,在兩人共同建立的“理財基金”中,如何存錢的事情也爭執了許久。王小偉堅持“女人就要花男人的錢”,但林琳卻死守“男女平等”的底線,最后不得不采用了非常80后的公平方法:每個月每人存入1500元作為基金,剩下的錢自由支配。
但是某天,林琳還是在小偉的博客里看到了這樣一段文字:
喜歡周末,但又怕周末的到來;喜歡出游,但又不得不考慮實際花銷。盡管我和林琳從來都是AA制,可作為她的男友,這并非我的本意。
如果回首兩年前,從1000元的工資到如今的3500元,我也許應該“知足”了,但是,不能在經濟上支持女友,反倒要被她支持的感覺畢竟不那么舒服。如今,能讓我感到欣慰的就是銀行里的存款,那是我堅持理財的證明,也是未來生活的希望。
這是一篇讓林琳看了心酸的博客,她之前也隱隱感覺到,自己事業的順暢發展在無形中給王小偉造成了心理壓力。但是,她總不能停滯不前吧?今天看了這篇博客,林琳決定不能再無視這個心結了,即使她不在乎,王小偉也有些解不開了。這不是她簡衣素服、不張揚打扮就能彌補的。一切從“錢”開始,那么一切也應該由“錢”結束,問題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理財上去——好在,這是王小偉的強項!
林琳是個聰明的女孩,深知有時旁敲側擊比正面說服來得更加有效。于是,她也寫了一篇博客,等著王小偉來看:
前不久我采訪了一位理財專家,專門探討了一些情侶理財的問題。說實話,剛開始想到我跟小偉那點兒小錢兒,我都不好意思出口說“理財”。但是,人家專家的一句話讓我茅塞頓開:“錢生錢,哪怕一分錢都有理的價值!”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1000元錢有1000元錢的理財方案,100萬元有100萬元的理財方法。理財并不受錢數多少的影響,只要用得合理,就可以體會到理財為我們帶來的好處。無怪乎小偉以前就那么癡迷于理財呢。
當然,在他的帶動下,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比同齡人占優勢的特點,那就是我們的理財意識。我們手頭已經小有積蓄,但真正的理財并不是一味地只進不出,也不是單純地存銀行這么簡單,而是要盡可能地增加自己的收益。所以,聽完專家的話,我決定也在愛情中來一個投資,一個理財項目的投資。至于具體是什么嘛……賣個關子先。
雖說賣關子,但林琳可沒閑著。第二天,她就從銀行里取出了15000元的存款,來到理財專家推薦的專業金融機構,以“王小偉”的名字報了一個理財師的課程班。當她把聽課證遞到王小偉的手里時,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在理財上,無論是興趣還是天分,我都得甘拜下風。所以,這個課還是你去聽吧,我就等著享受你的理財成果好啦。”
PART2. 24歲的理財心理
在如今的生活中,“月光族”、“啃老族”已經不是什么新鮮詞,談戀愛必須花大錢也是大家的共識,有人甚至不惜為此“賺多少花多少”、“提前消費”、“花父母的錢”。人們的心理閾限越降越低,這本身就是理財中的一個很不利的現象。從心理角度講,正是這種“大家都一樣,沒什么大不了”的想法,促使很多年輕人肆意揮霍,不懂得開源節流,認為愛情就是擺譜。一旦這種心理暗示為大眾坦然接受,那么理財就更無從說起。
事實上,年輕情侶,尤其是大都市的白領一族,攢錢真的那么難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王小偉就曾經親身示范過,每月兩千多元的薪水尚能攢下一千多元,那么薪水高達萬元的白領們如何攢不下錢呢?很可能是另一種心理在作祟:延遲痛苦,不考慮未來。
心理學研究顯示,人們普遍具有延遲痛苦的心理傾向。比如,所有人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顧危害去吸煙,原因就在于,他們覺得病痛、死亡還是遙遠的事,享受今天最重要。對于無法理財的年輕情侶來說,買房買車、子女問題都是遙遠的事,于是,理財就被放在了消費之后。如不改變這種觀念,那么,理財無從談起,而且隨著年齡增大,你會發現之前積攢的壓力驟然爆發,讓你的心理更加承受不了。所以,像王小偉那樣堅持理財,像林琳那樣有學習意識,都是非常必要的。
PART3. 24歲理財支招
一、固定存款
1.活期存款,通常為3個月的生活費用,作為緊急準備金,應付因更換工作、疾病醫療等臨時性流動資金需要。
2. 定期定額儲蓄,為未來1~2年內的中期理財目標做準備,如支付購車、購房的首期款。
3. 基金定投,選擇風險適中、收益穩健的成長型基金,進行定期定額的長期投資,為3年以上的理財目標做準備,如子女教育、養老計劃等。
4. 住房計劃,考慮到租房成本、房價水平等因素,單身期間住房不必太大,可選擇單身公寓或小戶型,待未來收入提高或結婚成家時再換較大的住房。購房時善用銀行住房貸款,貸款購房時房屋價值的確定應考慮自己支付首期款及未來還款能力。
二、保險投資
1. 可選擇意外保險。很多人習慣每次出差或出行時才會買意外保險,其實擁有一份長期的意外險,不僅可以保障日常生活,而且費率比單獨購買短期意外險低很多。
2.重大疾病保險。都市白領中因工作節奏快、壓力大而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越來越多,重大疾病險顯得尤為重要。
三、教育投資
不要認為只有孩子才需要教育投資,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隨時充電。所以,每年拿出一部分金額,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和喜好參加一些學習班,是非常必要的。
圖/王起 編輯/張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