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慢越有味
提倡“慢餐”,并不是要否定甚至拒絕“ 快餐”, 而是要人們重新學(xué)會欣賞、品味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重新消化、傳承土生土長的飲食習(xí)慣。
在這個生存、生活壓力都很大的社會,好多人會以“忙啊、沒時間”、“太慢了”、“麻煩”等等為理由,不在家做飯而到外面去吃,就連現(xiàn)在很多有了寶寶的家庭也不例外。
但是, 冷眼旁觀, 你會發(fā)現(xiàn),有一股提倡自己在家里做飯、吃飯的“慢”勢力越來越強大:書店里有很多關(guān)于烹飪方法的書和雜志;電視里幾乎每天都在播放著介紹烹飪的節(jié)目;一些社區(qū)會組織教做飯的“烹飪教室”活動;在網(wǎng)絡(luò)上,你經(jīng)常能看到美食博客和“曬”出來的私家菜譜……
悠閑地采購,慢慢地烹制,全家人圍坐的天倫之樂……一頓平常的周末午餐,因為這樣的“慢”,而衍生出來更多的美味與情感。
給“慢”N 個理由
“慢”出充實
自己在家里慢慢地做飯、吃飯,不僅可以節(jié)省金錢,還能逐漸體會到,這樣的“慢餐”方式其實是一種使自己放松的方式。從做飯和就餐的“慢”中,可以體驗到生活的充實,感受到一種“掌握著生活”的踏實。慢餐使生活從“為了活著而吃飯”的忙忙碌碌和枯燥中解脫出來,融入了更多的樂趣和溫情。
●“慢”出安心
自己烹飪有許多在健康方面的益處。比如,吃到適合自己口味與身體狀況的飯食,防止蔬菜攝入過少帶來的營養(yǎng)不均衡,又可以避免用油、用鹽過多而使健康受損等等。因為是自己親自選材、親自下廚烹飪,所以保證自己和家人吃到的都是最安全的食物。
●“慢”出情趣
情趣既然都是精心烹制的食物,何不讓它看起來更精美一些。所以一定要想著做一下餐桌布置。諸如配合菜肴形狀、顏色使用恰當?shù)谋P子,準備好桌布和餐墊,給用餐環(huán)境加一點兒綠植點綴等。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小的改變非常奇妙:它會使普通的菜肴變得不再尋常,使就餐家人的心情變得愉悅。其實,這就是一份“慢”出來的生活情趣。
“慢餐”時間表
早上8點
當了媽媽之后,通常在這個時候我們都已經(jīng)清醒了,而且已經(jīng)照顧好了寶寶的早餐。如果天氣不錯,就帶上寶寶一起出門采購吧!一輛有大購物筐的小推車,配上一個可以背在肩上的無紡布大購物袋,就可以出發(fā)了。把寶寶的水瓶、濕巾等等都放在推車下面的筐子里,一會兒還可以把采購的食品也放在里面;把錢包和推車上裝不下的物品再放在肩上的袋子里。
整個采購的過程,其實也是你和寶寶聊天的最好時機,你可以告訴他各種蔬菜的名稱、顏色,指給他看水里的活魚,并且把不同質(zhì)地的物品拿給他摸一摸……孩子對生活的認識,正是這樣一點一滴得來的。
讓直覺引領(lǐng)
如果有特別想吃的菜,就先把要采購的材料記下來。
如果沒有特別的想法,就什么也不要考慮直奔菜市吧。從看到的蔬菜、魚或鮮肉當中憑著直覺來判斷。把“看著不錯”、“也許好吃”的東西放到購物籃里。據(jù)一位食品研究家說,這實際上是一種采購“身體所需要的食物”的方法。
只買不想
不要一邊買東西一邊腦子里總想“做點什么呢?”這樣的話就會總也理不清頭緒,買東西的時間也會無限延長。先把想吃的東西買下來再說,有的是可以參考的烹飪書籍,回家在網(wǎng)上搜羅一下各種做法也很方便。減少猶豫所浪費的時間,就不會覺得下廚房是件麻煩事了。
上午10點
回到家里,如果寶寶累了,正好趁他小睡收拾一下買回來的東西,研究一下菜譜。如果是年齡大一些的寶寶還繼續(xù)有精力和你“搗亂”,不如叫上他一起幫你做烹飪的準備。你洗好菜后讓他放好,讓他幫你把錢包、袋子放回指定地點,甚至可以安排他切一些簡單的蔬菜,比如黃瓜、菜花……當然,如果你覺得帶孩子一起做飯有些忙亂,那就讓其他家人陪他玩耍,自己安靜地做飯。
備齊用品和心情
從多功能的鍋類到各種容積的盤子,從高低不同的調(diào)料瓶到造型漂亮的刀具……備齊相關(guān)廚具,會讓做飯變得簡單而快樂。廚具的樣式好看會讓人覺得賞心悅目,但“好用”更為重要。比如“青森絲柏”砧板,由天然木頭制作而成,富含油脂,殺菌效果強,不會發(fā)霉,也不會吸收任何味道,所以切不同的食品不會串味。
另外,切開一個檸檬,讓一縷香氣彌漫在廚房中,掩蓋油煙味,系上一款可愛或素雅的圍裙,都讓人有更好的心情投入到料理中。有人說,心情好的人下廚做出的飯味道也好,這話一點兒不錯。
中午12點
稍微整理一下餐桌,做一下小的調(diào)整,佳肴就可以上桌了。你是做了滿桌的菜,還是只有兩菜一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現(xiàn)在全家人都熱熱鬧鬧地圍在了自家的飯桌前,有說有笑地一起快樂地享用。你們可以一邊談笑,一邊品味美食,也可以一起研討下次如何把菜做得更好吃。每個人都平和、愉悅地享受這頓午餐,這樣的美妙時光才是對“慢餐”這個概念更好的詮釋。
留住吃飯快的人
有些人習(xí)慣吃飯吃得很快,你們還沒坐穩(wěn),他可能就已經(jīng)狼吞虎咽地吃完了。為了使你的“慢餐”計劃得以有效地進行,得把這樣的家人留在飯桌前。辦法就是菜一道道地上,等一道菜差不多吃完再上下一道,而且不提前上主食。這樣可以讓著急吃飯的人慢下來,其實細嚼慢咽的吃飯方式對他的身體健康也更有好處。營造一個“不怕慢”的就餐環(huán)境,也許會幫助吃飯著急的家人學(xué)會“享用”食物,而不僅僅在“吃”。
下午1點半
一頓邊吃邊聊的“慢餐”終于結(jié)束,如果其他人照看寶寶,你就可以來收拾餐桌,把整個“慢餐行動”從頭至尾地貫徹完畢。不必著急,可以一邊和家人繼續(xù)著剛才飯桌上的各種討論,一邊進進出出地收拾,也可以給自己放上一支舒緩的曲子,在柔和的節(jié)奏中心情放松地把廚房清理干凈。“輕松、快樂”應(yīng)該是慢餐后清潔的鐵定法則。
找到合適的清潔工具
辛苦而麻煩的清潔,會讓你對以后繼續(xù)“慢餐行動”心生退卻,所以,選擇獨特而有趣的清潔用品很重要,它們會減少清洗餐具的麻煩:呵護手部肌膚的、環(huán)保的純天然洗滌劑,去污力較強的百潔布,不會留下纖維、吸水力超強的麻制擦布……都是不錯的選擇。美餐了一頓,廚房又干凈清爽了,開始期盼下一次的“慢餐行動”吧!
“慢餐”的更深含義
所謂“slow food”,有人把它翻譯成“慢餐運動”,是1986 年在意大利興起的一種關(guān)于飲食的運動。當時,快餐店風(fēng)靡世界,各國漢堡包店層出不窮,飲食呈現(xiàn)一邊倒的傾向。慢餐運動發(fā)起的初衷,除了希望人們重歸自家廚房,更有希望人們重新認識到傳統(tǒng)飲食文化魅力的意義。
1、代代相傳
每個家庭都有特有的、代代相傳的美食制作方法,或是一種固定的味道和一種習(xí)慣吃法。也許這些菜肴在別人吃來并不美味,但是對于從小吃著它長大的人來說,成年之后或遠離家鄉(xiāng)最想吃的就是它!比如用米醋腌制的泡菜,吃豆角飯時加些蒜汁,這都是只屬于一個家庭的美食精髓,是從祖輩那兒傳下來的。如果我們不回歸自己的廚房,不“慢”下來,怎么能把這些傳給我們的孩子呢?!
一道家庭里傳承下來的菜肴,也記載著很多美好的回憶片段和幸福時光。為了讓這些幸福片段總能珍藏在記憶里,讓我們把“慢餐計劃”重新實施起來吧!而且,你現(xiàn)在在廚房里忙碌的身影,你把菜肴端上桌的笑容,都會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腦海中。
2、食中智慧
海邊的人會做多種口味的魚蝦,山里的人知道怎么吃山菜更可口;通過發(fā)酵、釀造等手段提高美味度,制成特有的調(diào)味湯;在延長保存時間上下工夫,做出咸菜、魚干等食品……所有這些,都是祖先們開動“怎么能讓食物更美味可口”的腦筋而形成的,是“讓飲食生活更豐富多彩”的智慧。那些符合鄉(xiāng)俗風(fēng)情的實用烹飪,經(jīng)過實踐證明確實美味,而且都是有益健康的食物。在這一點上,世界各國都有著各自獨具特色的飲食智慧以及由此而生的傳統(tǒng)美食。
在我們今天精心挑選素材,下工夫做出各種美食的“慢餐行動”里,就能體會到祖先們的智慧,也能擁有更健康的飲食結(jié)構(gòu)和更多的關(guān)于吃的快樂。
3、享受應(yīng)季
使用季節(jié)性強、充分體現(xiàn)地域風(fēng)情的食材做出食物應(yīng)該是“慢餐運動”最有意義的事。現(xiàn)在太多的時候我們?nèi)ベI反季節(jié)并且昂貴的菜蔬吃,卻忘記了充分地享用當?shù)貞?yīng)季的食品。比如,每年夏季到來,我們最多買一把梅子當水果吃,但是有沒有想過利用最新鮮的它,泡在酒里做成梅酒,或用鹽和紅紫蘇制成梅干?在炎熱的夏季,來上一杯梅酒,或者用梅干泡冰水喝,多么舒爽啊!燉肉或煮菜時放進幾個青梅,頓時使菜肴清新可口。把梅子切成片,混在蔬菜沙拉里吃,或者煮面時丟幾個進去,都會別有風(fēng)味。每個季節(jié)每個地域,大自然都賜予了我們非常不同但又非常豐富的食物,讓它們物盡其用,是我們對這種賜予最大的回報,也是向自然的生活貼近的最好方式。
費一點點時間,采購,烹飪,然后慢慢品嘗,你度過的將是一個又一個輕松、充實的就餐時光。這個周末,就開始享受“慢餐”所帶來的美妙滋味吧!
編輯:吳穎
文章來源于:《父母必讀》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