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要敢“講讀”善“灌輸”
劉興福
課堂教學,就我們所教的文科而言,師生的互動,就“動”來講,又有兩種形式:一種可作為“形式互動”,另一種可作為“精神互動”。形式互動,如:分組討論、個別發言、上臺表演、撰寫評論等,這些實際上是應付的東西。精神互動:學生接受信息過程中引起心理反應、情感變化。
語文課更需要學習主體的“精神互動”,這是由語文課的特點決定的,表現為:1.課文是以課堂審美教育為主要形式來體現其特有的美育功能的。2.語文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古今中外文學作品,目的在于通過這些作品的解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陶冶情操。因此,對文學作品的解讀,依賴講課者的睿智而動情的“講析”。 教師以講為主,不等于不讓學生自主閱讀。我們在倡導師生互動的同時,還應該關注學生接受信息的有效程度。真正意義上的“互動”是應該有教師參與和個性展示的。這種參與展示,不僅可以體現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上,還可以體現在他對文本的講析過程中。
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也正是以講為主,存在認識上的誤區,現在許多語文老師在分析課文時。即便作品有深刻的內容或深沉的內涵,在面對新課程的教改也不敢多“講”了,有時以提問為主,或讓學生自己去琢磨思考,最后只以“總結性發言”敷衍結束講課。
語文教學中對于閱讀作品來說,也要分清作品。對文學作品來說,尤其是經典文本的解讀感悟,需要的不僅是語言知識,更需要讀者有生活和文化的積累,需要讀者有對自身擁有的信息進行加工整合的能力。然而都是“熟練的閱讀者”,這方面的積累優于學生,因為教師經過專業訓練,具備依賴各種資料對要解讀的文本進行認真的準備,擁有相對高質量信息及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使得他們有可髓傳輸信息,達到高效和優化。而對于學生來說,由于年紀小,閱歷淺,基礎知識薄弱,文學底蘊匱乏,構成了他們解讀作品的障礙,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的閱讀實踐,這種參與形式是因教學對象、教學內容不同而異的。教師的“話語”能讓學生受到感染。教師的激情能讓學生產生共鳴。這實際上是在實現—種深層次的“列話”。
文學作品內容的豐富性,學生個體閱讀的多元化,決定了解讀方式不應該是單一的。要提高閱讀質量,就需要教師和學生主動參與,而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以及欣賞和評價等綜合能力_的形成,前提條件就必須有賴于接觸并擁有足夠的信息材料,這種信息材料除了學生原有的知識積累外,還來源于教師的傳輸補充,聆聽教師講析則是有效獲取這些信息的一種主要途徑。從這種意義上來講,教師不僅是師生互動的主導者,而且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信息支持,能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
數學教學要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王洪霞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是無限的。”因此,培養學生的想象是教學活動的任務之一。
一、以圖激趣。適時引導。啟發想象
初一數學新教材的創新之一,就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沖動。對此,可以圖激趣,激發學生開展豐富的想象。例如在講解第四章《平面圖形及其位置關系》時,用眼、手、腦,畫畫、做做、量量得出圖形的位置關系、大小關系及確定性,讓“幾何直觀教學”得到更多的體現。如七巧板的教學,從制作七巧板、七巧板的拼圖、拼圖欣賞等做有層次的合作引導,了解圖形的漂亮,構思的精巧,線段的位置、大小,體現我祖先聰明智慧的東方文明。講課時做好組織交流,充分展示學生的動手能力,從他們所畫的美術圖案中,使他們感受成就感。這樣,緊扣圖形展開想象,人情人境,既加深了對內容的感性理解,又培養了思維創新能力。
二、跟著學生走.不教而教,激發想象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教而教是教學的最高境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想象和創造的主人,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勢利導,才能達到不教而教的目的。例如第三章《字母表示數》在游戲變化中體會用字母表示無盡的變化規律。從歸納熟悉的運算公式中體會字母表示的作用,用含字母的代數式表示實際生活中的“量”,如“怎樣用含字母的代數式表示偶數、奇數”,通過問題體會這個量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在確定字母的值后得到相應的代數式的值,體驗感悟其中的“對應”,引導學生在想象中愉快地學會,達到不教而教的效果。
三、因課制宜。延伸情節。合理想象
數學教學,必須因課制宜,既忠于教材,叉不拘泥于教材。應適當延伸情節,誘導學生合理想象。例如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先引導學生對問題中的一個量設為字母,再用字母代數式及數字直接表示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從而引出方程。同時在解方程的過程中,了解哪些是由等式性質得到的法則,哪些是由代數式得到的運算法則,以便在處理上正確把握解方程。
四、創設情景,感悟課文,放飛想象
創設情景,可以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引起學生心靈深處的共鳴,更有效地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例如第六章,生活中的數據、統計是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重要組成部分,是新課程在教學內容上的重要體現。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感受數、估計數和表示數,對數據進行收集整理以利于發展學生的數感,使學生理解統計方法的多樣性及掌握正確的統計方法。因而我們要以大量的生活中的不確定事件為背景,設置大量游戲來完成本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