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個權力欲極強的女人。在她剛剛成為皇太后的那些日子里,她就不得不思考如何對付趾高氣揚的洋人。1860年9月,她和皇帝老公一起倉皇逃到熱河,就是為了逃避英法聯軍的進攻。那些風雨飄搖的日子,真是擔驚受怕啊。大清幾十萬常備軍,怎么就抵擋不住那點鬼子兵呢?老公在驚嚇之下病死了。她好不容易搞了個政變,才沒被肅順那班顧命大臣廢掉武功。熱河那段噩夢不斷的日子,她是不想再過了。
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繩。她真想有人能夠遏止洋人的兇焰。在慈禧心目里,敢于和洋人叫板的大臣,才是真正的男子漢,才是朝廷的主心骨。
這個女人專權以后,發現她所統治下的中國,積貧積弱。再把手下那班高官厚祿的大臣瀏覽一遍,多數人對外國的侵略畏之如虎。她很失望啊。經過多年的考察,她發現大臣中只有一個人不怕洋人,而被洋人所畏懼。這個人就是左宗棠。
光緒七年,西歷1881年,慈禧召見左宗棠時,把話說得很明白:“爾向來辦事認真,外國怕爾之聲威。”這個精明的女人看出來了,只要有左宗棠這個重臣在朝,對洋人就是威懾,“或可省事”——少了不少麻煩,“故以此累爾”——所以要偏勞這位年邁多病的三朝勛臣。
自從19世紀西方和東方的一些國家,通過工業革命和武器革新,在中國人眼里成為“列強”之后,他們害怕的中國人,應該說為數不少。但是,在慈禧掌權那會兒,能讓他們肅然起敬的中國人的確不算多,左宗棠和他景仰的林則徐,都是其中的硬漢。在左宗棠以后,他的家鄉湖南,不怕列強的人才輩出,既有帶兵打仗的書生,也有職業軍人,毛澤東、彭德懷、賀龍、羅榮桓等人,都是世界矚目的人物。
左宗棠之所以能夠在慈禧統治集團中節節高升,因為他是集團高層唯一的對外軍事強人和外交鷹派。沒有他,這個國家就失去了脊梁骨。他是大清王朝走向沒落的時期,賴以支撐下去的肱股之臣。
慈禧在做貴妃的時候就留心政治。也許她從丈夫奕詝那里,就曾聽說過左宗棠這個湖南的強人。咸豐九年年底,西歷1860年年初,翰林院侍讀學士潘祖蔭向咸豐皇帝寫了一道奏疏,其中有一句驚世駭俗的論斷:
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這句話一直流傳至今,對左宗棠評價之高,一直令人覺得難以理解。
慈禧當然也會懷疑這個論斷是不是炒作。但是到了她自己君臨天下的時代,她才深信潘祖蔭這個江蘇的夫子所言不虛。
慈禧登上軍政舞臺的時候,還只有27歲。孤兒寡母,需要軍隊做靠山。那時候,愛新覺羅家族在國內的敵人,太平天國還在,捻軍勢力強盛,廣西、貴州和云南,武裝造反者的起義風起云涌。臣子們紛紛上書,都說湘軍是朝廷最大的依靠,小皇帝載淳的兩位年輕的母后,繼承和發揚老公的既定國策,在軍事上更加倚重湖南人。
于是,主張重用漢人的肅順雖然死了,他曾力挺的湘軍,包括左宗棠,卻繼續為處死他的慈禧效力。曾國藩保薦任何人,慈禧都會準予提拔。
左宗棠那時早已完成從師爺向領兵大將的身份轉變,在江西和安徽南部戰功赫赫,慈禧已經看出他還有更大的潛力。她現在已經知道,她那已經過世的老公沒有看錯這個人。
從此,左宗棠不斷得到慈禧的提拔,直到成為滿清集團的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