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實踐調查,把上茬小麥下茬蔥改為上茬土豆下茬蔥的種植模式,可使種植效益翻一番,由原來的每畝2 000元左右達到4 000元左右。栽培技術措施如下。
⒈土豆種植為減少病害提高產量,最好選用脫毒種薯(如費烏瑞它、荷蘭7號、魯31“1”號等)。提前1個月暖種催芽,驚蟄前后足墑播種,播前畝施優質農肥3~4立方米、15%硫酸鉀復合肥50千克,耕翻整地,耙勻耙細。按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種植,畝株數5 000株左右。播后覆膜,一膜蓋雙行。
土豆出苗后應及時破膜放苗,以免燒苗。出苗80%左右時澆小水。隨水追施少量提苗肥。生育前期勤中耕,以提高地溫。現蕾開花后,土豆進入塊莖迅速膨大的關鍵時期,應小水勤澆,并畝追施硫酸鉀10千克、尿素7.5千克。此期還應注意病蟲害防治工作,用辛硫磷或毒死蜱防治蠐螬,用綠亨2或霜脲錳鋅、殺毒礬防治早疫病、晚疫病。
5月下旬到6月中旬視市場價格高低隨時收獲上市。一般畝產可達2 000~3 000千克,畝效益2 000~3 000元。
⒉大蔥種植一定要采用新種子,品種可選用高白巨蔥等優良品種。育苗時施足基肥,3月15日左右播種。育苗田每畝用種2千克左右,可供8~10畝大田栽種。播種方法可撒播,踩實后澆水,水滲后撒蓋一層細土,以蓋住種子為度。苗期應及時疏苗、間苗、除草,培育壯苗。
土豆收獲后及早旋耕整地做畦,耕地時每畝施腐熟農家肥4立方米,雞糞200千克,硫酸鉀20千克,二銨15千克。栽植時蔥秧應大小分級,按行、株距0.4×0.6米定植,隨定植隨澆水。
大蔥緩苗期因為氣溫高,生長緩慢,只需勤中耕,以促進根系生長,澆水不要太勤。立秋后天氣轉涼,大蔥開始旺盛生長,此時應及時澆水施肥。追施氮肥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則,并且應適量增施鉀肥。一般每畝每次追施尿素15千克、硫酸鉀5~10千克。澆水要見干見濕、要勤,但澆水量不應太大。注意大蔥封壟前要培土,促使蔥白發育和防止倒伏。
大蔥一般霜降以后陸續收獲,分級打捆上市。畝產大蔥 4 000~6 000千克。如貯藏干蔥,可適當晚收。平常年份畝效益在2 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