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倩云在美國懷了第二胎。很不巧的是,臨近預產期,婆婆的簽證卻到期了。沒辦法,倩云只好請月嫂照顧自己坐月子,而且月嫂還是個美國白人。在這位40多歲“老美”的管制下,倩云坐了一個純美式的“月子”——
開窗、淋浴、吃普通飲食、喝冰飲料、吃水果,生完寶寶2天就下床活動,第五天就可以外出,且不戴帽子或頭巾……
這種“美式月子”跟倩云從前的做法差別可太大了。倩云第一個月子是在親媽“管制”下坐的“中國月子”。那時,老媽只準倩云躺在床上,出門就更不行了,不讓看書,不洗頭洗澡,家里門窗又被關得嚴嚴的。飲食方面,老媽限制她吃水果,只吃雞鴨魚肉,一天吃七八個雞蛋,后來打嗝都是雞糞味……
對剛出生的寶寶,老媽也管得很嚴,不能隨便給孩子洗澡,不能去掉頭皮痂,不出滿月不準出屋門,還用3條2寸寬的布帶把孩子捆成一根“直棍”,四肢都裹在里面,說不這樣以后會成“羅圈腿”。而這次,兒子也得到解放,沒被緊綁,四肢自由自在地活動,月嫂幾乎每天都給他洗澡,還抱到戶外曬太陽……
轉眼8年過去,倩云已40多歲,雖然沒有大病,但總覺得身心疲憊,特別是下午和晚上,干點活就想休息,看書看報就頭疼、眼睛疼,坐的時間長了就腰疼,胃腸消化功能也不好,不敢吃生冷。醫生檢查不出問題,就說是“亞健康”,老媽卻說她是第二個月子坐的病,現在找上門來,到老了還會加重。老媽還說,你一個中國人,坐什么“美國月子”呢?倩云想,難道真是體質方面的原因,中國人不適合坐“美國月子”嗎?到底是“中國月子”好,還是“美國月子”好?
“坐月子”是指胎兒、胎盤娩出后到產婦機體和生殖器官復原的一段時期,一般需要6~8周。醫學上將這段時間稱為產褥期,我國民間俗稱“坐月子”。
中國傳統的坐月子是以中醫婦科理論和傳統的養生之道為基礎的,注重產后康復保健,對產婦和哺育嬰兒都有利。但這些方式在民間流傳數千年,被一些劣風陋俗所染,形成了不少誤區。比如月子里不能見風,不能梳頭、洗澡、洗腳,不能下床活動,每天要吃十幾個雞蛋,不能吃蔬菜水果等,這些都是不科學的,往往會導致營養過剩或失調,也會因不衛生而感染,產生所謂“月子病”。
然而,一些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卻沒有“坐月子”這一說。他們只關心兒童,卻忽略媽媽,不拿產褥期當回事。女工沒有產假,得不到休息和恢復,是導致西方女性產后無奶、少奶,母乳喂養率低的原因之一。其實應該把中、西方的優點結合起來,取長補短,中西合璧才好。
◇“坐月子”提法不可廢除因為它是女人處于特殊時期(產褥期)的通俗標志,對外人它是產婦受到優待和寬容的符號,對家人它是產婦被關照呵護的符號,對丈夫它是以情代性的警號。
◇“坐月子”應避免性交產后何時性交為宜,主要看女性生殖器官恢復情況。一般陰道產全面恢復需要56天,此后開始性生活才比較安全。如果是剖腹產,要等到3個月以后才能開始性生活。過早性生活,易引起子宮頸炎、子宮內膜炎,甚至附件炎,嚴重損害女性的身體健康。丈夫不應急不可耐,應學會以情愛代替性愛的藝術。
◇重視休息、積極活動分娩會使產婦的身心造成極度勞累,產后休息必不可少。我國的產假規定是合情合理的,西方沒有或忽略產假是對婦女權益的蔑視,有些國家已經在立法糾正。不過,產后也不是絕對制動。一般情況,自然分娩第2天就應下床走動或做一些簡單的產后操,這不僅有利于產后體力恢復,增加食欲,也有利于子宮收縮,促進惡露排出及子宮復原。產后活動以不產生疲勞感為宜,不可干較重的體力活,否則易誘發子宮出血及子宮脫垂。
◇飲食豐富、營養均衡懷孕、泌乳、哺育寶寶,都要消耗能量,所以產婦應補充足夠的營養。但營養并不單指雞鴨魚肉和雞蛋豬蹄,只重視蛋白質食物的補充是對營養的偏見,限制吃蔬菜水果更是不對。產后飲食應以均衡營養、食物以易消化為原則,多食蔬菜水果,保證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收,多喝湯水,促使身體迅速恢復及保證乳量充足。
◇淋浴、刷牙、通風產婦的會陰部分泌物較多,出汗多,要經常洗頭、洗腳、洗澡、勤換內衣內褲,保持體膚的清潔。洗澡以淋浴為宜,以免臟水流到陰道內發生感染。此外還要注意口腔衛生,每天應刷牙一兩次。產后體虛,應避免風寒侵襲,但也不必太捂。居室要經常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密閉“月房”,包頭捂被,十分有害,尤其夏季,極易造成產婦中暑。
◇盡早哺乳、母子雙贏早哺乳不僅有利于寶寶的生長發育,增強抗病能力,對媽媽也大有好處:有利于乳汁分泌,促進子宮收縮,幫助子宮復原;更有助于媽媽消耗懷孕積蓄的脂肪,恢復懷孕前的苗條。
◇自我觀察、定期檢查產婦應自我觀察并記錄體重、腹圍、子宮底下降情況、陰道分泌物多少、泌乳。產后42天左右,產褥期將結束時,應到醫院作產后檢查,以了解身體恢復情況,萬一有異常,可得到及時治療。
編輯/楊春霞 yangchunxia@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