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走鵝卵石路健身法開始風行起來。大大小小的公園乃至居民小區里都砌了鵝卵石路。每到清晨或傍晚,等著走的人甚至排成了長隊。因此,很多熱愛這項運動的人又把這樣的路稱為“健康路”。
時下,許多小區里又多了幾條嵌滿鵝卵石的小道,成為許多人健身鍛煉的“勝地”。一些居住條件比較好的人還在自己的天井里鋪一條鵝卵石小徑,只要在小小的鵝卵石上赤腳走一會,就感到雙腳發熱。長期堅持鍛煉,不少人都感覺自己腿腳靈活、渾身有勁。
按照中醫的原理,給足部的穴位以適當的刺激可以促進全身的氣血循環,從而起到健身防病的效果。可是,并不是每個人在“健康路”上都能走出健康來,盲目練習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某種疾病導致步態不穩或下肢無力的患者,就不宜進行這樣的鍛煉。否則,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意外跌倒而產生嚴重后果。所以,在走“健康路”前,應先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作自我評估,以下4類人不宜走“健康路”——
◇帕金森病、小腦平衡功能受損以及頸椎病等患者。由于控制不好腳步,不適合進行這樣的運動。
◇較嚴重的髖關節、膝關節病患者。由于關節欠靈活,不平的路面會增加關節的負荷,加重關節的病損。
◇長期臥床或因肢體受傷而長時間制動的人。剛開始運動行走時,由于下肢肌力欠缺,馬上進行這種鍛煉有可能帶來危險。
◇因神經系統疾患導致下肢肌無力者也不適合走“健康路”。
此外,由于人類的腳長年適應于穿鞋行走,故不能長時間赤足走在鵝卵石路面上,特別是老年人和小兒。因為老年人和小兒的足底肉墊普遍較薄、骨突明顯,赤足練習時更要掌握好時間和踩踏力度,否則會磨傷足底肉墊。
痛感明顯者應穿軟底鞋練習
如果您是一位健康、熱愛運動的人,并且沒有以上禁忌,怎么走“健康路”也是有講究的。運動時應穿鞋底薄軟的鞋或赤足,因為厚而硬的鞋會阻隔鵝卵石對足底的按摩作用。
練習時可做小步的輪換踩踏,感覺鵝卵石對足底的擠壓感,運動過程中可能會感覺到鵝卵石輕度擠痛足底,這時要頻繁換腳,不斷調整姿勢,學會多用足趾抓持路面,避免足底負重過于集中到足跟和前腳掌。由于長期穿鞋,人類足趾尤其是外側足趾負重和抓持功能處于半退化狀態,通過這樣的練習,可以鍛煉足底的內在肌,增強足的負重穩定性。
運動過程中應感到足底舒適、有按摩的感覺,如果痛感明顯,應該換穿軟底鞋練習,或者減少練習時間。
鵝卵石密而細可減少疼痛
“健康路”的“路況”也有講究。鵝卵石過于稀疏不平,或因路面破損走起來深一腳淺一腳的,不但對足底的按摩效果差,而且容易受傷。路面以密且細小的鵝卵石為佳,這樣可使足底負重均勻,減少因撞擊足底骨突而導致的疼痛,在這種路面上可以較長時間進行赤足鍛煉。
由于踩踏“健康路”對足底是一種較強的刺激,因此,練習時間不宜長,以15~30分鐘為宜。
編輯/于嘉男yujianan@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