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保險法》作為一部保險行業大法,它既是規范市場的惟一依據,更是平衡市場各方利益的重要法則,故一經公布便引起了社會廣泛反響。
新版《保險法》的保險合同章節調整最多,更強調維護投保人及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
但是新《保險法》頒布后,保險業諸多不規范現象不會天遂人愿地立馬剎車,投保人也不會不再為買保險而煩惱,保險公司與投保人的永久和諧買賣關系的建立還需要時日。
2009年第一季度的《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認為“投資最合適的”居民占比上升至32.9%,其中認為“購買股票最合適”的居民占比上升至13.8%。意料中的,在數據中“購買保險”的選項排名末位。目前保險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從現實來看,改變大多數人保險意識低下的狀況需要幾方面共同努力:投保人要以一種對生命負責的態度對待保險;保險銷售人員在指導投保人買保險時,要加大精耕細作的說明力度,使客戶明明白白地買保險,同時保險公司的管理必須進一步得到有效強化;監管部門,則更需要從市場的可操作性上,加強監管力度。
新《保險法》的出臺,對被保險人和投保人的保護正是對保險公司、保險代理人的限制,當然此法的實施對于一部分經營不規范的代理人和保險公司來說會有業績和理賠上的陣痛,但對于提升大眾對保險代理人的廣泛認知度有更重要的意義,如果公眾的認知度好了,開展業務的難度也會隨之減少,因此對與保險人和被保險人來說,力的作用是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