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目前很多行業減員縮崗相反,國際金融危機似乎對國內保險業的招聘計劃沒什么影響。據悉,壽險三巨頭均制定了明確的內部增員計劃
中國人壽計劃3年內個人代理人數量從70萬增長至100萬,平安人壽計劃個人代理人數量從30萬增長至40萬,一向低調的太平洋保險據稱目前也撥出專項費用鼓勵分支機構增員。
在這場增員大戰中也逐漸顯露出保險行業新的發展思路。
三月上旬,泰康資產管理公司要招五個員工,雖然其聲明非北大、清華、復旦,交大四名校畢業生不招,應聘者竟然達到2000余人。
進入牛年以來,不少保險公司也開始趁著金融海嘯,殺到人才市場招兵買馬,欲借金融危機“抄底”高端人才,種種現象是否意味著一直因人員素質良莠不齊而飽受詬病的保險行業情況將改觀?
金融危機降低人才成本企業逆勢增員
“我們今年要在農村招10萬個保險代理,內地員工也會有10%的增長。”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升介紹道,“大家都在說金融危機來了怎么辦,其實就是要動腦筋想點辦法,危機的時候成本下降了,人才好找。所以要抓住這個機會。”他表示,企業在金融危機時借機廣招天下俊才、英才,對調整人才結構、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的素質大有好處。
近年來,我國保險行業發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加大,據保監會公布的數據,2008年末,我國保險業從業人員322.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6.7萬人,同比增長26.07%,但缺口仍然很大。有關數據表明,目前保險行業供需只有1:4的水平,而保險高級管理人員緊缺更是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
人才高端化?保險行業亂象有望改觀
說起保險行業,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一個“亂”字。最近,一份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大城市的家庭抽樣調查顯示:居民對已投保的保險公司感到滿意者僅為41%,其中“非常滿意”的只有6%,還不到一成。對此,業內人士指出,要想規范保險營銷市場,首要任務就是提高保險代理人的素質。人的問題解決了,信任危機就好解除了,保險也將不再是“燙手山芋”,而是“雪中送炭”。
“優秀人才和普通人才差距太大了,貢獻的差距是很大的。做企業就是人才是本,很多企業家不見得意識到這一點。”陳東升反復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他認為在金融危機下,保險業雖然也面臨很大挑戰,但經營得好的企業也面臨發展的大基礎。
一份來自廈門保監局的抽樣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和泰康人壽三家保險公司廈門分公司新增的2080位營銷員中,較前一年相比,2008年大專以上學歷的營銷人數占比提高了3.6個百分點,初中學歷人員降低4個百分點,高中(中專)學歷略有上升,營銷隊伍學歷結構進一步優化。
長江證券李聰認為,金融危機對保險業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在對廣東部分保險公司的調研報告中指出:由于金融危機的原因。今年不可避免地將有眾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對于保險業而言,卻可以通過錄取高素質的畢業生,提高保險代理人隊伍的數量和質量。
當然,除了擴大隊伍,保險業還有多方面的人才問題待解決,大量人員頻繁流失現象尤為突出,使得中國壽險行業成為人才流動車馬店,從業人員也被戲稱為“保險跳蚤”。業內指出,培訓體系結構不合理是形成人才危機的一個癥結,也有專家建議通過高校、監管部門等培養保險人才。總之,保險業要從根本上改觀,除了招名校學生,恐怕還有很多事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