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出道,她是披著清湯掛面長發的少男偶像;25歲結婚,她說少年輕狂不懂愛情;31歲離婚,她是異類的金馬影后37歲,她是為愛癡狂未婚生子的母親;緋聞男友一個比一個出名:楊德昌、羅大佑、李宗盛,以及蔣家公子。38歲再披婚紗,這段婚姻終于讓她穩定下來……
如今,56歲的張艾嘉想起往事只是微笑。“那時候真的是挺呼風喚雨的”,打拼將近40年,她經歷豐富,頭銜眾多。歌手、演員、導演、編劇、制片,她穿行于大銀幕的前前后后,自在從容。
這一行能打能拼能犧牲的女鐵人太多,出名的時候呼風喚雨,風頭過后,比普通人更凄清孤寂。難得她把工作和家庭兩大桶水擔得那么穩、那么平。兩個繼子,一個兒子,熱熱鬧鬧一大家子,她買菜下廚,點撥菲傭,事事周到篤定。“艾嘉姐是所有女孩子都想變成的那種人。”連麻辣出位的小s也這樣贊嘆。她卻說,“羨慕我的人,是看我做得輕松,背地里的辛苦,別人通通不知道。”
一個女人紅到50多歲,越老越美,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是老天眷顧、上帝垂青,與她有關的傳奇又那么那么多,似一個個大大的熱氣球,將她越拉越高,令眾人仰視贊嘆,個中掙扎與磨礪則常常被傳奇所遮蔽。年輕時隨性不羈,喝酒喝得開心了,可以醉臥街頭。該戀愛的年紀就愛到瘋狂,情史赫赫;待得成家,立馬收斂心性,相夫教子。這樣的人生,怨不得徒弟兼朋友劉若英常常念叨,“你真的太讓人羨慕了。”她說,“我常常跟她講,要想結婚,要想幸福,就趕緊給自己放假,穿件露背的衣服去巴黎啊!——當然,這只是講笑話,沒有這么簡單。”“千萬不要學我,我年輕時候太任性”
母親是位絕世佳人,父親是在空軍。張艾嘉說自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然而她一出世,父親就因為撞機過世了。再后來,母親改嫁,她跟著祖父母一起生活。在她上面,還有大姐跟哥哥。13歲她去了美國,在那邊生活了3年,小小年紀就邊讀書邊做工。“幫人照顧小孩,很多人喜歡用我,每周我都賺到很多錢的,二三十美元吧。”守時、負責、獨立,是那個時候養成的習慣。
16歲輟學做事。“我不是讀書人,不想花媽媽的錢,她供姐姐念書已經很吃力。我跟媽媽說,讓我試試在臺灣電視唱歌好嗎?”起先是在廣播電臺做DJ,慢慢開始拍電視劇,18歲,得到與邵氏合作的機會,赴香港拍攝《龍虎金剛》,逐漸紅了起來。
她那諸多圈內女星羨慕的完美婚姻,也曾走過曲曲折折好一段長路。第一次結婚是在25歲,嫁給美聯社香港分社社長劉幼林,兩人相差16歲。這段婚姻只維系了不到4年。再披婚紗,已是38歲。
許多人贊她勇敢,未婚生子。她神情凝重,正色以告,“千萬不要學我,我那時其實是任性,太想要孩子了,覺得再不生就生不出來了,不論是否可以結婚,我都要定了那個孩子。”她坦言做“第三者”的滋味并不好受,“我最不能容忍自己犯的錯誤就是傷害到他人,這讓我一直不安。”
兒子奧斯卡9歲時遭綁架,是她此生最大的噩夢。因為是公眾人物,這件至今仍令她心悸的事情,常常被記者們提起。她最初抵觸,漸漸放開。“回避并不能遺忘,漸漸接受、放開,也許也是一種治療。”
奧斯卡已經成年,長得高大英俊,綁架是否對他造成了某種陰影,張艾嘉仍在觀察。3個綁匪是她家的裝修工人,20出頭的年紀,不知后果。“我很想跟他們說:‘你們所造成的傷害你們不會了解的。’”丈夫是商人,也很忙碌,兩人得算好時間交替在家,“他知道我不會隨隨便便答應一件事,尤其是不是我常做的事。他明自我之后復出一定有充足的理由,不會亂來,而且到了我們這個年紀最有東西可以回饋給觀眾,所以他一聽說這件事就笑了‘好好好,我知道這是你想做的”
為兼顧事業與家庭,她付出的代價是雙倍的時間和精力,“這段時間,我每天一定要和先生有所溝通,不能出來一個月就什么消息都沒有——定是每天通電話,得知道家里發生了什么事情。我很幸運,我的另外一半是個非常尊重我的人,能和我一起負擔家里的事情。”
“到現在我也相信愛”
張艾嘉說自己一直想要一個女兒,但是上帝賜給了她一個兒子。繼子如今也當了爸爸,張艾嘉有了一個可愛的小孫女兒。小孫女住在美國,常常在越洋電話里奶聲奶氣地叫她“Grandma,Grandma”,令她感到貼心溫暖。“我很喜歡女孩子,雖然當奶奶早了點,但是非常好。”
坊間傳言,張艾嘉不容許別人問年齡。她解釋說“我不太怕人家提“老”字,當然我也不太喜歡人家講我老了。其實我對年齡這個東西反應沒有那么強烈。我有個很美麗的母親,好像比我更怕老。她每次講,“你看我這個什么什么不行了,那個什么什么也不行了。”我就跟她說,我也老花了,我也看不見了。那些事情每一個人都要經過的。
我留長發的時間很長,后來我就覺得頭發有點贅了。年紀大的人不能留太長的頭發,那就把它修掉。也很好啊,現在這個發型很方便,自己可以輕松搞定,我不喜歡出門帶一群化妝師什么的,我不習慣別人弄。”
說起工作,張艾嘉說自己“考慮過退休”。“我想要的退休生活并不是不拍電影,不工作了。而是我一直很向往的,可以不負責任地去做那些事。我希望自己以享受的心情去工作,不要把弦繃得那么緊緊的,自在地生活。”
談到愛情,張艾嘉又像孩子一樣爽朗的笑。“我永遠相信愛情,愛情是我生命跟創作的基石。直到現在,我還常常對我先生說,我愛你!也常常逼著他說。大家都說,日子長了,愛情就會消失,就會變成親情、友情,我不能接受。可以添加一些親情、一些友情,但都必須是在愛情的基礎上。”“學會獨立比上學還重要”
生下兒子奧斯卡,張艾嘉承受了重重壓力。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如今已經長到18歲,正在國外讀高中,明年畢業后繼續在那里上大學,身邊的同學們,沒有人知道他有一個明星媽媽。
奧斯卡14歲便獨自在國外生活,除了每年放假回到香港的家中,張艾嘉在兒子身邊的時間并不多。她居然舍得讓兒子這么小就一個人在外?張艾嘉說:“沒有一個媽媽會舍得,可是孩子們都會長大的,你再怎么不舍得他都會長大的。當他從我肚子里出來的時候,就已經離開我了,他就是一個個體,不能說他是屬于我的。他是屬于他自己的。他出去是他自己的選擇,不是我逼他的。我很尊重孩子們,不同的年紀有不同的主意,尤其男孩子,他們有自己的需求,所以當他決定出去念書時,我說‘好,你考得上就出去’,結果他考上了,出去了。”
當然,作為母親,當小時候整天黏著自己的兒子有了屬于自己的生活時,再灑脫也難免有失落感,“孩子長大的失落感一定會有,因為孩子是母親丟不下的一個包袱。對我兒子來講,他只是覺得‘我沒有對你不好啊,我不是不愛你了,我還在那兒啊’,其實回想我們自己的一生,也是這樣過來的。”
兒子這種性格,是她從小就刻意培養的:“我想或許是我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都蠻有主見的,我的母親也是這么教育我的,所以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懂得怎么自我相處,因為只有懂得如何和自己相處,才會懂得如何和別人相處。這些都是成長,學會獨立,比上學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