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出臺了總投資約4萬億元的10項刺激經濟增長措施,這10項措施中,有9項都與政府采購密切相關。4萬億擴大內需的計劃當中,政府采購的著力點在哪里值得關注。
據我所知,投資占了很大比例,因為投資對于調控起的作用是最直接、最簡單、最習慣用的一種方法。可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看到另外一個層面,就是民生問題和消費問題。因為它涉及到政府采購制度的設計。我們必須要考慮到在政府采購制度的完善過程當中怎么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吸納就業、增加財政收入、擴大對外開放和保持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方面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它的發展亮點就是解決就業問題。所以,在政府采購制度完善過程中可以考慮降低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的門檻,給它們和大型企業在采購過程中有一個公平的機會。
同時,還要考慮到在政府采購過程當中適當引進擔保的機制,為中小企業提供一些貸款擔保,達到解決就業的目的。另外,比如說投資過程中如何保證監管效果,腐敗問題,都需要政府采購制度的實施,實現公共資金使用的規范化、透明化。
其次,在投資過程中,通過政府采購政策促進環保的問題。如,大量的資金投入后是否產生重復、盲目建設,甚至是以破壞環境來追求所謂投資的效果。當前大規模投資拉動內需的同時應注重生態環境建設,保證經濟發展的質量。政府采購要積極落實國家環保、節能政策,通過采購節能環保產品,影響和帶動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避免刺激經濟發展付出環境代價。
此外,在這4萬億落實的過程當中還要考慮到采購范圍的擴大問題。這幾年,我國政府采購規模發展很大,速度很快。可是,從目前政府采購總量占GDP的比重來看,和發達國家相比較,還有待提高。4萬億的擴內需計劃,特別是在基本建設投資過程當中,政府采購適時適當地介入,還需要進一步將基本建設投資等所有屬于政府采購目錄規定范圍的項目納入政府采購預算管理,通過政府采購在發揮投資總量調節的同時,有效地實現支持自主創新、支持民族產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支持節能環保、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防范腐敗等綜合調控功能。同時要考慮到法律法規銜接的問題。
最后,購買國貨和自主品牌產品。利用政府采購手段保護國內產業,支持國內發展,是國際通行做法,也是我國政府采購重要的政策取向,所以我們現在也應該提出一個優先購買國貨和自主品牌產品的觀點。當然在這里也會涉及到一些技術性的問題,比如說國貨的標準如何界定等,這些都是需要去認真討論的問題。
(作者系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