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書記載,西寧曾有“麒麟游于綏羌”等吉兆出現。這是中華祥瑞文化在西寧的反映。但這種祥瑞文化究竟包含著怎樣的生活內涵,很值得探求,想必對當今建設文化西寧有所裨益。
祥瑞,古代指吉祥符瑞,立意于可信,寄物于玉器。祥,就是幸福、吉利,天有吉兇的征兆,吉兆為祥;瑞,就是用于禮儀的圭、璋、璧、琮的總稱。合起來說,祥瑞是一種既兆示大運又關照小運的、合于符節之義的瑞氣感應。《禮·中庸》說“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我國古代常用“祥”喻事喻物喻人。如祭祀,十三個月祭祀稱小祥,二十五個月祭祀稱大祥。如將精煉的金屬稱祥金,將能兆豐年的春雪稱祥英,將兆示風和日麗的云彩稱祥云。又如將非常難得的人才稱祥麟威風,還認為祥麟威鳳僅見于太平盛世。
瑞,是古代玉制的信物,屬于禮制的范疇,如后世的符璽。漢代王充的《論衡》對“瑞”的解釋是:王者受富貴之命,故其動出現吉祥異物,見則謂之瑞。作為組成瑞的圭璋璧琮,各有其形制和用場。
圭,原是古“卦”字,后來的經傳多寫作“珪”,原義就被改變了。圭形上尖下方,是古代帝王、諸侯舉行隆重儀式時所用的玉制禮器,其大小依據爵位和用途而區別。封爵者所用的稱瑞玉,分別是:公爵用桓圭,侯爵用信圭,伯爵用躬圭,子爵用轂圭,男爵用蒲圭。《周禮·瑞典》則分為十類。
璋,古代在朝聘、祭祀、喪葬、發兵等重要事體中,用于表示符信的玉器。其形狀像一長方形被斜裁去一個角,又像把一個圭從中線縱分為兩半,所以叫“半圭為璋”。璋分為大璋、中璋、邊璋、牙璋等,所用因事而異。
璧,是半圓形中心有孔的玉器,主禮天,是好玉的通稱。橢圓形中間有孔的玉器則稱“璧羨”。璧的人文意義在于追求事物的完美,如稱贊人的儀容美貌為璧人,稱贊月亮圓而明為璧月,稱贊諸事皆美為璧合,如“珠聯璧合”。說天日正圓,叫璧日。說這好話的人多半是要勸主子改朝換代。戰國時,因趙國藺相如在與秦國外交中演成完璧歸趙的動人故事,后來把以原物歸還其主的事兒叫作“璧趙”。再延伸出不受別人饋贈而又致謝的叫做“璧謝”。
琮,亦是瑞玉,古代以玉作六器,用以禮敬六合(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琮的形狀如方柱外又套小方柱,也作發兵的符信,秉地實之美。兩玉相碰之聲喻為“琮琤”。
總起來說,祥瑞就是古人附會自然界出現的某種現象為吉祥之兆的社會心理,經過長期的歷史沿襲,形成了一種祈求祥瑞的文化現象。
除了帝王朝廷禮制的主導作用外,從王者貴族到田野百姓都祈之于心的祥瑞承載者,莫不聚象于麟、鳳、龍、龜這“四靈”。
龍為神異動物,鱗蟲之長,善變化、興云雨、利萬物,其性倔強難馴。象天,主帝王之象。《易·乾》說飛龍在天,猶圣人之在王位。龍在星宿主東方蒼龍七宿,天官東方之星。我們中國是崇拜龍的國家,所以常喻為“東方巨龍”,可見正當其位。古往今來,以龍喻事喻人的幾近濫觴,天下之水統歸龍王調度,帝王的后代叫龍子,地廣叫龍川,山高叫龍山,兩山相峙一水中流叫龍門,馬長得高大叫龍駒,皇帝的書法叫龍章,深湫叫龍潭,姓王的百姓生了個兒子起名叫王生龍……
鳳乃鳳凰,鳳為雄,凰為雌,皆瑞鳥,翎羽之長。古人認為看見鳳凰則祥瑞出,可興大事。瑞鳥鳳凰又稱瑞鷗,郭景純注你雅》說鳳凰:瑞應鳥也,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當出,為王者之嘉瑞。鳳經常與龍搭配使用,通用的吉祥語就是龍鳳呈祥。皇上既稱龍,皇后就稱鳳。凡喻圣人興起或某人得志、升官,就說是龍飛風翔。夸獎某人神采非凡,就說是龍章風姿。某人懷才不遇,就說是龍盤鳳逸,他要“收名定價于君侯”。因鳳凰是瑞鳥,還被廣泛地用作地名。銀川市有“鳳城”的別稱,湘西有個出文人的小地方叫鳳凰。至于鳳凰山則幾乎各地都有,許多城市也有鳳凰臺。可見,由于帝王以龍為祥獸,地方則廣泛地奉迎瑞鳥鳳凰。
龜,耐饑渴,壽命長,古人認為龜生千歲而能言,所以代表壽命的祥瑞。龜還主吉兇,古代“灼龜甲以卜吉兇”,崇信“龜兆告吉”,所以從原始部落流傳下來了龜是吉兆的文化心理。龜還是古代的貨幣,叫龜貝,一直用到秦代才廢,前漢王莽又制,后來因倒臺而龜貝沒能流通。因此,龜又象征著財富。可見,龜是主吉、主壽、主財的靈物,寶龜寶玉皆為國家重器,皆指國運。因而周禮中就設有掌龜的官員“龜人”,掌管六龜服務于重大祭祀活動。龜的人文用途也很廣泛。道家修煉有龜息,就是不吃不喝而能長生。睡覺時用耳朵出氣的也叫龜息,指的是貴者之相。古人認為龜蛇能捍難避害,常繪龜蛇圖形于旗幟,戰國時為大將旗。“龜靈鶴算”是稱贊某人既吉祥又長壽。“龜鏡”則是說龜能卜吉兇,鏡能別美丑,指代可以借鑒的事物。
麟,就是麒麟。傳說中的仁獸,是象征太平盛世的瑞獸。《禮·禮運》有語:鳳凰麒麟,皆在郊橄(陬),雄日麒,雌日麟,其狀鹿身、牛尾、狼蹄、一角。“仁”是人的行為表現,賦之于麒麟,用之于人杰。仁者愛人,“仁”又是中國儒家學說的核心,麒麟也就成了“仁道”的靈物瑞象。唐玄宗李隆基經魯祭孔子而嘆之》詩中有一句“嘆鳳嗟身否,傷麟泣道窮”。說的是,孔子感嘆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是自己生不逢時;又見麒麟被人捕獲,大為傷感地說吾道難行矣。由于麒麟具有太平盛世和人之俊杰的秉賦,最為民間崇尚,普遍地用于人名地名。至于皇家用麒麟附會事物更是比比皆是。漢代建有麒麟閣,繪當世功臣圖像于其上,漢宣帝時曾繪趙充國、蘇武等十一人圖像于麒麟閣。官場上把貴族子弟稱作麟子鳳雛,唐代時把官服叫麒麟袍,漢代未央宮內藏秘書的地方叫麒麟殿,孔子所作的《春秋》被稱作麟史、麟經。麒麟更是被地名所青睞。古代傳說八方大海有十洲,神仙所居,在西海中央者為鳳麟洲,簡稱麟洲。北周庾信道士步虛詞說:
“麒麟一海闊,玄圃半天高。”指的就是青海、昆侖。原陜西,鳳翔府有麟游縣,據說隋代獲白麟于此因名。
從以上簡述可見,我國的祥瑞文化歷史悠久,有義、有形、有規制、有傳承,足以稱為博大精深。
由此說來,西寧的確稱得上是一方祥瑞之地。據地方史籍記載,早在晉代時期,“龍現于長寧”
(長寧川即今北川)、“鳳凰來儀”
(鳳凰山鳳凰臺)、“麒麟游于綏羌”(南川)。當然,從唯物的觀點來認識,這種記載應當是出于傳言。當其時,湟水流域的拓跋氏想稱雄一方,就有人先來一番祥瑞之說,后來就有了南涼國。雖然龍、鳳凰、麒麟是可想不可見的人造神物,但它們卻是人們世世代代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如今西寧又新建麒麟灣公園,堪稱西寧人的一大幸事。這既是對西寧地方歷史文化的炳筑,又是西寧人民祈求祥瑞心理的回歸。當今盛世,麒麟河畔的麒麟灣公園應運而興,體現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崇敬和對當今社會的人文關懷,每一個熱愛西寧的人,莫不額首相慶稱為快事。我們更期待有更多的西寧祥瑞文化元素不斷地托物再現,在建設文化西寧、和諧西寧中注入更加豐厚的祥瑞文化基因。